03

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 2023年05月17日

周 云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必备能力。年轻干部受教育水平高、视野开阔、闯劲十足,但要搞好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立足材料、立足问题、立足方法,才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立足材料。对材料的占有程度,决定了调查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调查中获取材料,要特别注意“深入”和“全面”。首先,调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年轻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避免“走马式调研”“打听式调研”“功利式调研”。其次,获取材料还要兼听各方意见,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以把握材料的要点。此外,还要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里及外地筛选,使材料条理化、逻辑化,避免支离破碎、片段零散,确保材料能够准确体现研究对象的前因后果。

立足问题。当前,很多年轻干部偏好定量方法中的问卷调查法,认为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更翔实、反映的情况更全面。其实,对于中国广袤的地域和复杂的国情而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数“解剖麻雀法”,其优点是调查对象集中、调查时间短、调查内容紧凑周密、反映情况快、节省人力物力,如在“解剖麻雀”中结合明察暗访等形式,则会感知更加鲜活、体验更为深刻。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从典型个案到发现规律之间的“惊人一跃”,需要理论的助力。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调研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另一方面,理论可以给调研者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年轻干部应多储备一些理论知识,理论越丰富,就可以选择越有竞争力和解释力的框架来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从而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根本的问题和症结。

立足方法。调查研究形成的报告,其价值归根结底要体现在能否提出好的政策建议。很多调研报告,洋洋洒洒十几条对策,但由于“假大空”,并不具备落地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好的政策建议应该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兼具操作性和衔接性,其中特别要把握好前后贯通、轻重缓急、精准有效三个方面。前后贯通,就是在提出建议时梳理某项政策演进的历史脉络,读懂“成因”。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立足轻重缓急,要全面把握某项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系统性,注意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同时,还要立足解决问题的精准有效,做到对症下药,突出实效,分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