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完善产业链条 助力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2023年07月13日

刘翠萍 周石生

2023年3月16日,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明显改善,一二三产融合水平持续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梧州食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六堡茶、龟苓膏、纸包鸡等种植养殖资源型食品加工业;蜂蜜、豆浆、蛇酒等岭南特色食品加工业;蛋白肠衣等食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梧州特色食品产业对打造梧州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医药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应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梧州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壮大龙头建链

以梧州茶厂为龙头,以“品种提质、品质提升、品牌提优”为抓手,生产食品、保健品、药品、日用品等非原茶形态的新型衍生产品,打造六堡茶产业链。以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胶原蛋白技术为核心,发展胶原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和胶原蛋白医用材料等领域,打造世界级胶原蛋白研发应用基地和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建好胶原蛋白肠衣产业链。以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生产龟苓膏、龟苓宝、龟苓凉茶等系列产品,建成龟苓膏产业链。以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研制新产品饮料,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从大豆到成品工艺流程,建立大豆食品饮品产业链。以广西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饮料、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蜂产品的附加值,将梧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蜂产品深加工及集散基地,建立蜂蜜产业链,打造“中国蜜都”。以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挥龙山动植物酒“中华老字号”和“广西十大名优酒产品”的优势,研发新型动植物酒,打造保健酒品牌,建好动植物酒产业链。

科技赋能强链

支持食品加工试验厂、科研实验室、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以及设备设施更新。鼓励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组成联合攻关,专注于梧州特色食品原料的良种选育、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保健功效等基础性研究,提升梧州特色食品产业整体科研水平及新产品研发能力。在特色食品产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建设小高地等平台,设立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等科研岗位。

完善环节补链

发展原材料生产环节,加大动植物种养基地建设,着力解决产业原料供应问题。补齐产品研发环节,不断创新产品;补齐粉葛、肉桂、八角等特色农副产品产业精深加工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补齐包装装潢环节,着力解决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包装装潢质量问题。

跨界融合延链

特色食品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食品+文化”。加强“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打造“茶船古道”文化品牌。特色食品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充分挖掘梧州特色食品的健康元素,做好养生食品文章,发展“特色食品+健康”。特色食品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食品文旅研学,建设食文旅综合体。将六堡茶特色小镇打造为六堡茶寻根溯源的重要载体,集茶文旅、游娱购、住食展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发展“特色食品+旅游”。

保障要素护链

建全产业发展载体,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采用园中园的方式设立专门的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对既有的特色食品产业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快完成园区产业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积极搭建产业联盟、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拓宽资金筹措途径,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外,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包括鼓励企业到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专精特新”企业在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托管及挂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在资本市场筹措到更多的发展资金,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