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4月13日

社后明前学制茶

林 弗

多年来,我一直想去六堡镇产茶核心区学习制茶,亲身感受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历史文化魅力,却因各种原因久未成行,心心念念。

机缘巧合下,我结识了六堡镇不倚村的“恭州老毛”黄锦乔先生。黄家世代制茶,到他这一代,建有颇具规模的“不倚村恭州茶厂”,在生产经营自有品牌“恭州老毛”六堡茶的同时,也为茶企加工六堡原料茶。

今年春节刚过,老毛就几次打电话提醒我要适时入村制茶。考虑到社前茶太珍贵,不敢暴殄天物,在春社后清明前的周末,我才与两个好友驾车去不倚村。

车刚下高速,老毛就打电话来催促,电话中传来粗犷爽朗的声音:“你们到哪里了?我准备烧柴火了啵!”烧柴火杀青,是六堡茶传统的杀青方法,我与老毛约定,要他把祖传的制茶方法教给我。到了恭州茶厂,老毛也不请我们喝茶,径直带我们进车间,还一边埋怨我们开车慢。在整洁的制茶车间里,老毛和一位吴姓师傅便手把手教我们制茶。

采青、晾青的基础工作,老毛在前一天已安排人帮准备好了。数十公斤的嫩绿茶青,每枚一芽二叶,摊开放在晾青床上,经过一个晚上的抽风去水,叶子表面已干爽,叶子微微发皱萎凋,在静静地躺着。老毛那双大手,捧起茶青扬撒,教我们察看茶叶晾青效果,我们也学着捧起茶青扬撒,一时满眼翠绿飞舞。

杀青。此时炉火已旺,杀青锅已热,杀青开始。杀青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工艺,一方面可以保证每批茶杀青均匀到位,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产量的问题。老毛的杀青机是传统的,烧柴的炉灶上面,是电动滚筒式的钢铁杀青锅,烟囱把余热和烟气引到二楼的茶叶烘焙床二次利用。老毛说,在没有电的年代,这滚筒是用水车带动的。约25公斤的茶青,杀青半个小时左右,茶叶软熟呈黑绿色,茶梗软韧折不断,抓起有点粘手,成团不易散开,茶香中还夹着青味。茶叶出锅后,用布包裹待揉。

揉捻。第一次揉捻,考虑到我们初学,容易把茶叶揉坏,老毛指导我们使用揉茶机。使用揉茶机也有很多学问,转速的控制,压盖的松紧,都靠经验积累。经过初次揉捻的茶叶,再次杀青翻炒,直至合适的杀青度。

闷堆、变色。茶叶二次翻炒后出锅,杀青已经充分,茶叶已经变成较深的黑绿,茎、叶萎蔫柔软,青气散失,用布包裹闷堆,使其变色,直至微微泛黄。二次翻炒的时间、速度、温度,以及包裹闷堆的时间控制,完全凭经验,不然茶叶就会被炒糊、闷坏。

复揉。闷堆好了,开始手工复揉。把茶叶放在簸箕里,双手把茶叶抓团,捂在掌内,右手掌根用巧力搓,左手顺时针拨转茶团,轻手慢揉,反复揉捻,使茶汁溢出,浸润茶叶。茶叶条索是否紧结,形状是否漂亮,茶汁能否溢出为日后陈化发酵创造条件,全在这复揉的工序上。用力过猛茶叶易碎,用力不足茶汁不出、茶叶不结圆条。娴熟的手法、依茶性用力,不是一朝半夕就能领悟的,制茶大师都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才摸索出来的。

烘干。把茶团散开,放到烘干床几上,用烘焙机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香开始四溢。为了保持传统的风味,用烘焙机烘到七八成干的时候,我们停止了机器烘焙。在旁边点燃了一炉荔枝木炭,架起老毛家传的竹篾茶箩,把茶叶放在茶箩上,再用簸箕覆盖。荔枝木炭燃烧的热量,隔着茶箩上传至每一根茶叶,激发起茶叶香与木炭香、竹篾香的温柔碰撞,在簸箕覆盖的幽暗空间里谈古论今、谈情说爱,揉合出不可思议的传统炭焙六堡茶香。

分拣。科技的发达,智能选茶机代替了手工的分拣,既快捷又精细,比手工分拣效果更好,这道工序我们就用机器代劳了。分拣好了茶,最后的工序就是冲泡品享和存放陈化了。

第一次制茶,在老毛的手把手指教下完成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品尝自己制的半手工茶,于是烧水开壶,煞有介事地看条索、辨色泽、闻香气、品滋味。只见条索虽不够紧结圆直,但乌黑的外形仍能观赏,原种茶特有鱼钩状突出;汤色有点金灿灿的橙黄明亮,赏心悦目;香气在新茶的清香里有淡淡炭火香味,但略欠劲道;滋味微涩回甘回甜,可叹可赞;叶底微黄,舒展自然。茶叶反复冲泡十几二十道仍能保持茶气,老毛逗趣我们,说可以出师了。

茶香醉人,时间易逝,一抬头看天色已将晚。一整天新鲜快乐的体验,我们真切感受了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神奇,也感受到了茶人制茶的辛苦。回想这十几年来,自己从认识六堡茶到喜爱六堡茶,特别是曾经参与过六堡茶产业发展点滴工作的快乐,感恩六堡茶对身心的裨益,心情愉悦,诗意盎然,作诗一首为六堡茶素描:

晾炒闷堆复捻揉,

翡翠蝶变乌金钩。

槟榔香气琥珀色,

茶增岁月人增寿。

--> 2023-04-13 林 弗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50691.html 1 社后明前学制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