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华南之珍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四川、云南和台湾也有较少种植。其外壳红色,果肉晶莹、多汁甘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我们熟知的唐代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宋代苏轼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则是以历史典故来赋予了荔枝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地处岭南中心位置的梧州,是重要的荔枝产地,有着丰富的荔枝文化。
梧州荔枝的栽培历史悠久
关于荔枝的记载,文献较多。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记载,“南越王佗献高帝鲛鱼、荔枝”,记录了在西汉初期,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向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进献南海鲛鱼和岭南荔枝之事。东汉末《三辅黄图》中记载:“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偶一株稍茂,终无花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焉”。这段记载则详细地记录了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国后,兴建扶荔宫,从岭南移植荔枝到此宫中。但连续多年移植的荔枝,并未见有开花结果的,偶然见有一株生长较为茂盛,汉武帝对此非常珍惜。而作为果实的荔枝,则被当作贡品,每年由岭南进贡至汉朝廷。由此可见,荔枝作为一种岭南珍品,深受汉代统治者的喜爱。
西晋张勃《吴录》中记载:“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该记录表明,至迟到三国时期,梧州已经有人将分布于山中的荔枝移植于家里了。由此可见,梧州人工栽培荔枝的历史有着1800年的历史。唐代刘恂《岭表异录》中记载:“梧州对岸西火山……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热,故为火山也。”这段记录了在梧州城隔江对岸的火山上,有一种早熟荔枝,四月先熟。后世相关《梧州府志》《苍梧县志》中,关于梧州荔枝的记载则更多。
梧州的荔枝名品
火山早熟荔枝,以文献记载梧州火山上有四月先熟荔枝而得名。其历史悠久,但时至今日,火山早熟荔枝已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龙圩古凤荔枝,以产于龙圩区古凤村而远近驰名。据《广西荔枝志》记载,古凤荔枝为古凤人的先祖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广东迁居而引入种植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直为梧州荔枝名品。现今,梧州正在着力打造古凤荔枝品牌。
藤县江口荔枝,以产于藤县江口村而得名。根据《藤县志》记载:“江口荔枝产于太平镇江口村。有二百多年栽种历史,为广西优稀品种。”1988年,藤县江口荔被评为“广西迟熟荔枝优良单株”第一名。2003年,藤县江口荔被授予“广西优质产品”称号。2012年,藤县江口荔再次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良单株认定。2016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藤县江口荔”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苍梧沙头迟熟荔枝,以产于苍梧县沙头镇而得名。沙头迟熟荔枝的种植位于广西荔枝适栽区的最北缘地带,其特殊的土质和水热条件,造就了其荔枝成熟时间为7月中下旬,比两广地区荔枝主产区晚10到15天,比古凤荔枝晚7到10天,可以称得上是荔枝界中的“笑到最后”者。
岑溪思孟荔枝,以产于岑溪市樟木镇思孟村而得名。其品质优良,历史悠久。随着近年来思孟村荔枝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思孟村已成为岑溪市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梧州荔枝名品多,从最先成熟的火山早熟荔枝到最晚成熟的沙头迟熟荔枝,其成熟时间从4月下旬一直到7月底,在此百余天的时间里,横跨我国各地方荔枝的成熟时间。而面对基本绝迹的火山早熟荔枝这一现实情况,要引进早熟荔枝种植于火山之上及周边的山地上,以期对火山早熟荔枝进行恢复。 (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