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喜欢养鸭,从小到大,我家没养过鸭。
同村的恒爷家喜欢养鸭,我对他们羡慕至极,每年惊蛰过后,恒爷从集市上买回小鸭,他女儿二姑拖着锄头,哩哩地呼唤,鸭子就左右摇摆屁股跟上来了,一来二去,几只鸭子就成了跟屁虫,形影不离。这些小鸭毛茸茸的,鹅黄色,憨态可掬,对我很有吸引力。
小学三年级,我到外婆家上学,那里有小河,有稻田,家家户户都养鸭。惊蛰过后,外婆选出鸭蛋给母鸡孵化。鸭子的孵化期一个多月,我左等右等,有时等不及了,偷偷地伸手去拿鸭蛋,看看是不是破壳了。
小鸭出壳后,挖蚯蚓的劳动落到了我肩上,课后放下书包,我便拖着锄头向屋外的空地进发,鸭群跟在后面,我赫然一位带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十分得意。当屋外闲散的空地被我挖过两三遍后,小鸭开始褪去毛茸茸的外衣,长成一公斤重的中鸭,需带到田里或河边放牧了。傍晚收鸭,只需带上一盆米糠,到田坎或河边,哩哩地呼唤,鸭子闻声赶来,纷纷上岸。我赶着鸭群,在夕阳的余晖里走回鸭舍。
五月底六月初,经过两三个月放牧,鸭子已长成了架子,再经半个月的填鸭就长成了肥鸭。
农历七月十四一大早,壮家人家家户户开始杀鸭,无论你走到哪村哪寨,池旁、溪边、河畔,都挤满了理鸭毛的人,有说有笑,还有此起彼伏的山歌,其乐融融。壮家人喜欢呼唤兄弟叔侄、亲朋好友共进鸭宴。未婚的青年男女吃饱之后还要去赶歌圩,寻找自己的幸福。
我远离家乡在外工作二十余年,每每见到鸭子,小时候养鸭的那些事,又一一浮现在我眼前。 (陈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