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深入你要表达的生活,与当下发生的事情同步,或者说重新回到生活。远离生活却又想写出让人满含热泪的文章是不太可能的,也不能寄希望于闭门造车就能获得灵感的突然迸发。要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保持对惯常的定论的疑虑,保持对苦难的共情,一旦心理麻木,不去体察人性的幽微、生活的艰难、绝望中的努力,作品的深度就无从谈起。
二要有新鲜感,独特的细节。通篇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只会味同嚼蜡。独特的细节会带来充足的表现力,让读者迅速又深刻地抓住表达的情绪、性格和心理。一个作家的能力在于挖掘生活的侧面,从不同的路径抵达生活深处。再好的旁白都不如一个细节刻画得深刻。
三是内容要有张力。情感要克制,举重若轻,不要抒情过满,适当的留白比穷尽叙述更有力量。有时候作者越用力抒情,读者越是无动于衷。有时候作者越平静,文字越像打铁一样直击人心。多一些转弯和隐喻,让读者阅读的过程像探险,永远保持神秘。不必过于圆满,必要的时候保持一种粗粝。
四是语言要有质感。态度要诚恳,这是散文的根基,不虚张不浮夸。但是诚恳不是百分百还原生活,作家不应该有无限贴近现实的负担,否则对人物的塑造、细节的描写都会有损害。动笔的时候多思考要表达什么,选用的情节有没有表现力,无关的情节再精彩也是无效,必须舍弃。对语言的运用要精益求精,关键的情节不要一笔带过,要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直接说一个人勤劳勇敢善良节约的表现力是很虚弱的,是作家偷懒的表现。惯用成语这种僵化的语言是作家创造力衰竭的表现。引用过多是作者自己思想不够深刻的表现。少用排比,不要担心读者看不到隐藏在冰山下的巨大空间。
五要保持阅读和练习。散文对生活经验的消耗非常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经验。阅读要杂一些,特别是经典作品,反复地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阅读不必过快,囫囵吞枣地读十本,得到的启发不如反复看一本那么多。
写作是长期的修行。在漫长的跋涉中,捷径几乎不值一提。在写作中不断完善,再迟悟的人都会有所进步,而很多有天赋的人恰恰毁于天赋带来的盲目自大,作品高开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