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6月30日

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苍梧县倒水镇出土的南朝陶庄园,是南朝时期梧州庄园经济的重要反映

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南朝陶庄园

1980年,当时的苍梧县倒水镇出土一件南朝陶庄园。该陶庄园是墓主人众多陪葬明器中的一件,现藏于梧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整体呈方形,两坡悬山顶瓦盖,平底;门口开在面墙正中,门口盖瓦上方有一瓦檐,上面立有一间小屋;四边角上均设有一个瞭望楼,楼四周各有一方孔;右侧墙开有一门,四周面墙均有刻画线纹。

古代丧葬的特殊器物

明器又称冥器,是中国古代为逝者陪葬而专门设计的特殊器物,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和生产等有关用品进行制作,没有具体实用价值。

明器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取代生器,从而不造成物质浪费,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产生,一直延续到清代。汉代以后,作为庄园生活象征的灶、井、仓、屋等模型明器广泛出现在墓葬中。这种丧葬习俗的变化,是土地所有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梧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陶庄园作为模仿南朝时期庄园生活的模型明器,表明梧州经历着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的社会经济变化,即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朝时的统治中心在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不休的社会环境相比,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人南迁,民族融合等,使得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梧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陶庄园,房屋四角上的瞭望楼,具有一定的侦察和防御性质,是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大动乱情形的反映。但其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坞壁相比,房屋高度较为低矮,房屋内部是空的,没有坞壁中常见的手持器械守卫、武士和建筑森严的阁楼壁垒等,庄园的建筑布局表现出退却浓厚军事性色彩防御体系的倾向,更多体现的是逐渐演变为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庄园。

与此同时,在考古发掘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有庄园经济代表物之一的坞壁明器出土,南方地区则基本不见。这些都表明南朝时期南方庄园形式与北方坞壁形式的庄园有所不同,也反映出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社会较为安定,战乱较少。

梧州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最直接产物

庄园是一种大地主在大规模土地上,由数量庞大的依附人口进行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单位。

南朝时期,由于南方地区社会较为稳定,南方豪强地主经济基本上没有受打击;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豪强南迁成为新豪族。同时,北人南迁也为南方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土地的自由买卖、封侯食邑和荫户佃客制度的发展,这些都促使南方的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南朝时期,梧州先后属广州、交州,一直是苍梧郡郡治和广信县县治所在地。由于地处社会较为安稳的南方地区,梧州汉代形成的地主庄园经济在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梧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陶庄园,是南朝时期梧州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产物。在该陶庄园出土的同一墓葬中,还出土有陶仪仗俑队、青瓷骑士俑、陶囷、陶牛圈、陶牛车、陶厨房、陶乐房、陶禽舍、陶牛耙田等众多模型明器。陶仪仗俑和青瓷骑士俑,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尊贵,应该是当时梧州的士族官僚或者大贵族,反映了上层阶级贵族出行时的排场和无比豪华;陶囷、陶牛圈、陶牛车、陶厨房、陶乐房、陶禽舍、陶牛耙田等则是土地所有者的财富象征物,说明墓主也是当时梧州的大地主。这些模仿大地主庄园生活的随葬模型明器,都是当时大地主生前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倒影,呈现一幅南朝时期梧州的世家豪族农业耕作、食物储存、家禽家畜养殖等的自给自足庄园图画。

这件陶庄园,是南朝梧州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直接反映,是研究南朝时期广西乃至岭南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实物,也为研究南朝时期岭南地区的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莫水兰 文并供图)

--> 2023-06-30 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苍梧县倒水镇出土的南朝陶庄园,是南朝时期梧州庄园经济的重要反映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57691.html 1 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