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何华文 陆俊华) 无人机起飞、发回现场监督画面……7月5日上午,在市商贸物流园区220千伏洲翠线沿线,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监督人员通过无人机,对正在开展耐热导线更换作业的电力工人进行监督,并通过远程通信,将作业人员的动作细节、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等实时画面,同步回传至智慧安监系统。这是该局首次在广西范围内实现无人机监控画面与智慧安监系统实时传输,构筑了“线上+线下”安全监督新格局。
长期以来,安全监督主要依赖于人员现场监督,且地貌特征多为山区丘陵地带,并且地域辐射范围较大,施工作业多,传统现场监督的方法单一难以适应现实发展。为此,梧州供电局切实发挥数字化及科技创新升级赋能的作用,系统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运用无人机监督开创“线上+线下”安全监督新局面。
“在作业现场,我们安全督查大队通过无人机在距离作业点150米的地方进行悬停监督,主要监督施工人员的作业状态和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作出提醒,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有序开展。”梧州供电局安监部安全督查大队队长黄榆杰表示,无人机的应用可以突破地理环境制约,快速到达现场,同时无人机配备的变焦相机,可以清晰看到作业人员的动作细节,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督查,提高了“线下”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
据了解,自使用无人机监督以来,梧州供电局已开展作业现场监督52项,共查处违章3起,纠正现场作业不规范行为15项,为防范人身事故的发生打造出强有力的安全防线。下一步,该局将在防风防汛、应急保电、灾情勘察、防山火等任务中进一步发挥安全领域数字化赋能的作用,切实提高安全监督效能,为守牢“零事故、零死亡”目标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