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7月27日

又到蝉鸣荔熟时

黄琼兰

千里浔江烟水绿,万径山头荔枝熟。

濛城桥边多酒家,蝉鸣游人谁家宿。

——题记

又到盛夏时节,“蝉鸣荔熟”,夏日荔枝正当时。“一果上市,百果让路”,说的就是“水果皇后”荔枝。

我的家乡藤县盛产荔枝,尤以濛江镇为最。今年的端午过后,荔枝文化节活动在浔江北岸的濛江镇拉开了序幕。黑叶荔、绿荔、禾荔、红荔、黄荔、香荔、江口荔、桂味、冰荔、仙进奉……37个品种荔枝一字摆开,粉墨登场,令人目不暇接,飘溢的甜香味充溢了整个小镇。果农的箩筐,小贩的摊档,网络直播,齐齐上阵,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浔江边,杨柳依依,江风拂面。我沿着河堤一边走一边品尝着荔枝,远望着清清的江水在静静地流淌,仿佛看到了浔江南岸,我的故乡。二十多年前,荔枝为媒,我怀着一颗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告别亲友,渡过浔江,到北岸的濛江镇,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从此,他乡变家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濛江人。

遐想之际,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濛江镇健良村老支书招呼我品尝荔枝,并邀请我去他家摘荔枝,我与友人欣然前往。刚走到村口,目光所及皆是荔枝树,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荔枝树,漫山遍野的嫣红碧翠,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一片绿幕中又透出点点鲜红,恍若走入桃花源。我们迫不及待跑向荔枝林,对眼前珍馐垂涎欲滴。只见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挑着箩筐来到荔枝树下,有的爬上树摘荔枝,有的把刚摘下的荔枝整理、分拣、包装,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老支书说村里最常见的树就是荔枝树,荔枝树是摇钱树,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当年他的学费的来源,村里孩子们的童年也都是在荔枝树下度过的。

我爬上老支书阿婆当年种植的荔枝树,将摘下的荔枝拿在手中端详,只见荔枝表面呈深红色,那红得发黑的果皮上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纹路,鲜红的小圆点布满在荔枝果皮的表面。我不由得将它转几个圈圈,兴奋地闻一闻,再小心翼翼地剥开果皮,咬上一口,晶莹剔透的果肉,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嫩滑的果肉溅出香甜可口的果汁,沁人心脾,真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让我整个人都沉浸在荔枝的世界之中。怪不得苏东坡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想必荔枝的味道抚慰了东坡先生晚年被流放蛮荒岭南之地孤寂的心灵。

俗话说“一只荔枝三把火”。我喜爱荔枝,但又担心上火不敢多吃。这时老支书教我一个小妙招,就是用荔枝壳煮水饮,既解渴又有降火作用,真是“一物降一物”。遥想东坡先生当年一日吃了数百颗荔枝后,也是用此方法来降火的吧。要不,如果能穿越时空,让我来告诉东坡先生这个小妙招。

濛江镇荔枝颇负盛名,产量占了藤县的半壁江山,有“黑叶荔枝之乡”的美称。健良村(荔枝)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老支书说,濛江荔枝种植历史悠久,许多村落的荔枝树都度过了百年时光,见证了村庄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果农们注重传承和创新,寻求新品种培育与传统品种的改良,尤以种植或嫁接藤县太平镇“江口荔”居多。他说,“江口荔”为晚熟稀缺荔枝优良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濛江传统荔枝与“江口荔”的创新结合使濛江荔枝的口感更上一层楼,也让人们对濛江荔枝有更多的了解,当地村民对荔枝的种植热情程度更高,农民的致富之路走得更远。一栋栋“荔枝楼”拔地而起,村道的荔枝树,既是绿化树又是风景树,村民的房前屋后庭院,既是果园又是公园,荒山变成了果山。荔枝树下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荔枝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是一代代人情感的传承,山更青,水更绿,农民更富的愿望,如同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广袤的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和友人登上山顶的“荔枝亭”,极目远眺,村村岭岭密密层层的荔枝压着枝头羞答答地弯了腰,亮着喜悦的光芒,鲜艳得让人心醉。摘果的农人喜不自禁,在树间忙碌穿梭,笑脸如花。林果香之间,蝉鸣的欢声在山间回荡。身处其中,无异于欣赏一场精彩的动人心弦的交响乐。荔红,蝉鸣,忙碌的身影,浓郁的果香,点染了夏日乡村丰足的景象。

红云几万重,蝉鸣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珍果永流传。一颗颗荔枝,传唱着千古佳话,承载着百姓欢愉,丰富着城乡的果篮子,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步子。咀嚼在嘴里的清甜,岂止是感受到甜蜜滋味,更是新时代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生动写照。

--> 2023-07-27 黄琼兰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74.html 1 又到蝉鸣荔熟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