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好的运动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你在跑步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保护,降低受伤的风险,提高跑步效果。那么跑步鞋怎么选呢?以下为大家挑选跑鞋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跑鞋底 有讲究
鞋底的形状,专业说法叫作鞋楦底,主要有三种类型:竞赛型、普通型、直型楦。
竞赛型又叫香蕉型,因为很像一根香蕉,这类跑鞋适合竞速比赛时有一定速度的跑者穿,特别是跑步过程中以前脚掌着地为主的选手。普通型和直型楦的区别在于着地面积。大体重跑者建议选直型楦,可以分散对脚掌的冲击力,保护小腿肌肉和跟腱。普通型在市场上最为常见。
选厚度 有窍门
鞋底厚度属于功能性参数。厚度差一般会标注在鞋垫上,如果鞋底前后厚度差为0至4毫米,达到每小时16公里速度的跑者可以尝试;厚度差为8毫米,每小时11至16公里的跑者可以尝试;鞋底厚度差为12毫米,适合于每小时低于10公里的跑者使用,这也是绝大多数大众跑者的首选。
如果作为新手,没有发现厚度差标注(许多品牌不标这个参数),那就选择略厚一点的鞋底。鞋底越薄,对小腿肌肉和跟腱损伤越大。专业选手一般都会选择相对薄一些的鞋底。
还有一个直观参数是鞋底的硬度,选鞋一般以鞋后半部分不能被扭转为标准。有些品牌在宣传时强调鞋底柔软到可以随意弯折,甚至折成环形。这类鞋适合走路休闲,不适合跑步。
多久换一双跑鞋
跑鞋也有寿命。衡量跑鞋的寿命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二是跑量。
跑鞋橡胶底中一般都加了降解材料,这种材料2至3年失效,因此鞋的寿命是两年。
长时间使用含有EVA(化学名称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一种合成塑料)的同一双跑鞋,最好的EVA材料也会失去功能。一般来说,跑步达到200至600千米,跑鞋就会失去60%的功能。所以说,600千米跑量是一双跑鞋的寿命拐点。专业选手一个月就能达到600千米的跑量,很费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些指标也不是绝对的。跑鞋的寿命和跑者的体重、路面条件、天气环境都有关系。对于大众入门跑者,不必过多纠结于此,选购时只要满足穿着舒适、价格合适、外观喜欢就可以了。 (据《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