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萍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基本功。
调查研究必须做到“三坚持”
坚持正确导向。明确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面向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
坚持正确态度。一是实事求是,听真话、察实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二是“眼睛向下”,以满腔热忱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科学方法。一是选好典型,“解剖麻雀”。调查的对象要有代表性,要善于抓住典型,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发现矛盾、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二是周密调查,兼听则明。善于倾听八面来风、采纳不同意见,从一般了解到专题了解,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各个侧面了解。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三是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问题找原因,认真研究找对策。
调查研究必须增强“四个力”
迈开双腿,增强脚力。提升行走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迈开步子到一线,“下马观花”接地气;深入实际不停步,用脚步丈量民生;政治立场站得稳,与群众站在一起。
眼观六路,增强眼力。提升观察力、发现力,淬炼判断力、辨别力。炼就金睛火眼,善于观察,做问题的“透视镜”;善于发现,对表象抽丝剥茧;善于鉴别,找准症结所在。
深入思考,增强脑力。提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综合研判分清主次,形成针对性强的调研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抒发胸臆,展现笔力。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增强以文辅政的笔力。把调查所见、研究所想、发现的规律、找到的对策变成文字,写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知识广度、又有对策力度的文章。一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调研报告,能为破解问题提供一张清晰的“施工图”。
调查研究必须念好“五字诀”
“深”,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和社会各层面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往往被表象所掩盖,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
“实”,作风要实,办事要牢。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重大决策心里有底。
“细”,看得仔细、问出究竟。了解情况要细致,把握真相和全貌;提出问题要细致,见微知著;分析判断要细致,琢磨钻研;得出结论要细致,抓住本质。
“准”,找准问题,把准脉搏。善于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效”,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问题清单,立行立改;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效,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