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22日

实现应保尽保提升救助温度

我市大力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李红 文并供图)

市民政局干部到基层调研并讲解社会救助政策。

市民政局在蒙山县举办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班。

市民政局干部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

基层民政干部入户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入户现场办理,使困难群众不出门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救助,全面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切实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截至9月中旬,全市在享低保对象16.36万人,每万人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达到461.3人,努力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加强培训,提升社会救助专业化水平

我市高度重视业务培训。今年年初,市民政局牵头举办了6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班,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民政社会救助干部讲解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切实有效提升救助业务能力。此外,各县(市、区)民政局也持续开展覆盖到村一级的社会救助业务培训,使最基层的干部熟悉社会救助政策,夯实社会救助根基。

在日常调研走访中,市民政局干部通过交谈访问、入户走访,了解镇、村干部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熟悉程度,当场通过解说现实案例的形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讲解,及时为他们“充电”,确保基层读懂吃透救助政策,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加强比对,数据化管理提升救助精准度

为强化社会救助精准帮扶,市、县民政部门安排一名专门的社会救助数据管理员,与公安、医保、住建、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定期共享、比对数据,筛查出疑似风险名单后,再组织乡镇、村干部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常态化数据比对筛查,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进行数据化管理,使基层日常走访排查工作更具针对性,提高救助精准度和快捷度。

同时,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利用广西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掌握我市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情况。基层民政部门根据对象类别,及时查访核实,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并对其他救助线索及时转介至相关部门办理,做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高效衔接,主动救助困难群众,实现“政策找人”。

做好摸排,严格把关实现扩围精准有效

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通过数据比对、日常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当地低收入人口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组织动员乡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在日常工作中随时走访探视困难群众,发现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及时上传并录入我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形成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民政部门借助家庭经济核查系统,详细了解、动态掌握重点对象实际生活等情况,完成对全市16.36万名低保对象的半年动态核查,并对今年以来低保停保对象开展动态管理“回头看”摸排,全市新增纳入城乡低保1.73万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此外,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救助双随机核查,通过入户排查主动发现可能符合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的困难群众,督促各地及时核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实施救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目标。

广泛宣传,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

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以救助对象认定、低保渐退、动态管理等内容为重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

结合重大节假日和各项活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在人流密集的广场设置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点,通过设摊咨询、制作政策宣传海报、发放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以及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面对面为群众讲解政策,进一步加大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共发放社会救助宣传资料1000余份,现场解答政策300余次。

同时,基层民政干部还主动入户开展宣传,力求群众在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时,能及时、主动地去申请救助,并手把手教群众使用广西社会救助网上自助申请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办理、查询服务,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村、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全面提升生活救助温度。

(李红 文并供图)

--> 2023-09-22 (李红 文并供图) 我市大力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4863.html 1 实现应保尽保提升救助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