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向医护人员反映,第一次献血,他感到身体不适,献血时有出冷汗、头晕的情况。市民有疑问:是不是自己体质不好的原因造成的?他以后还能不能献血?
这位献血者应该是出现了献血反应,其实,初次献血有献血反应大可不必紧张,也不会影响以后继续献血。
造成献血反应的因素
从血液生理学上讲,人体失血量超过体内血液总量的20%,才会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头晕等现象。在正常情况下,献血200毫升至400毫升,还不到体内血液总量的10%,是不会对血压有影响和导致不良症状出现的。但在无偿献血实践中,有个别献血者偶尔会出现献血反应,其表现为出冷汗、穿刺部位青紫、血肿、疼痛等不适,极个别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如晕厥。造成献血反应因素比较多,包括生理、心理方面,还有采血护士的技术水平、献血环境等都可能影响献血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紧张。精神紧张是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献血是创伤性操作,人们惧怕疼痛和担心献血后身体不适,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因为对血液生理等知识缺乏,更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心理。
晕针晕血。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血一般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导致的,这是一种进化的恐惧反射,它会引起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头昏眼花,甚至昏倒。在献血过程中,有部分人就是因为晕针或晕血而发生献血反应。
空腹献血。饥饿时,血糖往往降得很低,此时由于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献血就容易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低血糖性昏迷。所以,血站的献血点常年都会配备牛奶、饼干、饮品和小点心供献血者食用。
休息不佳。献血前一天睡眠、休息不足的献血者,由于疲劳过度,献血时可加重身心负荷而引起献血反应。
晕车反应。有些献血者有晕车史,在献血车献血时,由于不适应献血车上的环境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晕车反应,从而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
环境欠佳。献血点有时人员较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有可能使得献血者心情烦躁,产生抵触、不稳定情绪,对献血失去安全感,增加了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几率。
服务欠佳。个别医护人员语言生硬,不够热情;穿刺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献血者的局部血管损伤,疼痛感加剧,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心排血量减少,造成暂时性低血压和脑供血不足出现症状。
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方法
如何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时所遇到的献血反应,多半是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只要人们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
但对于一个初次参加献血的人而言,或许还是有些紧张、焦虑甚至害怕,那么,如何应对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三步缓解法。
第一步,献血前要放松。很多时候,紧张或焦虑源自对献血知识的不了解。因此,人们可以在献血前多了解一些献血知识和献血的基本流程,对于整个流程心里有所准备,就会减少紧张感。献血前不能空腹,也不要有饥饿感;要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第二步,重复动作。人们可以重复做一个动作——肌肉收缩动作。献血者只需要专注于做下肢肌肉收缩动作,操作很简单:将双腿交叉并用力收缩双腿、臀部和腹部肌肉,保持5秒至10秒,放松5秒至10秒,收缩和放松活动交替进行,重复20次至30次,做收缩活动时保持正常呼吸,避免憋气。做肌肉收缩动作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提升心率和血压,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步,补充含盐点心和饮料。献血前补充含盐饮料,可以暂时扩充血容量,将献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献血前最好饮用工作人员准备好的盐糖水400毫升至500毫升,进食一些点心,献血后也适当增加水份的摄入。
总之,对发生的献血反应,献血者首先不要紧张,要放松心情,稍作休息,采血护士会密切观察,及时进行处置,一般很快就能恢复,不需特殊处理,少数人献血后出现疲乏、困倦,这种现象只要注意休息也很快会恢复。
(梧州市中心血站 叶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