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指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开始于结肠内壁的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控制,这些恶性细胞会不断增殖,形成肿瘤。
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虽然上述情况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早期检测和预防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临床症状
早期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非特异性,如腹泻、便秘、腹痛、消化不良等。随着肿瘤的发展,症状可能会加重,包括持续性的腹痛、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大便变形(如笔直细小便或宽扁硬便)、腹部肿块等。
如何进行筛查
直肠指检:此方法方便快速,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简单易行。
大便潜血试验:每年定期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
肠镜检查:这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筛查误区
误区一:年轻人不需要肠癌检测。尽管年轻人患肠癌的风险较低,但并非不可能患上肠癌。事实上,近年来,年轻人患上肠癌的概率有所上升。
误区二:只有家族史的人需要肠癌检测。家族史是患肠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风险因素。除了家族史,肥胖、高胆固醇、高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以及慢性炎症性肠病等也是肠癌的风险因素。
误区三:大便出血就是痔疮。大便出血可能是痔疮的表现,但也可能是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有时候两者会混淆。
治疗手段
一旦确诊肠癌,患者需要立即到专业医疗机构,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治疗手段主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
手术是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早期肠癌中,手术通常可以完全切除肿瘤,并附带切除周围淋巴结以防止癌细胞扩散。对于晚期肠癌,手术可能涉及部分结肠切除或全结肠切除,甚至可能需要移除其他受影响的器官或组织。
化疗是常用于肠癌治疗的辅助手段。通过使用抗癌药物,化疗可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减少复发风险,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放疗也是一种常见的肠癌治疗手段。它使用高能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以阻止它们的生长和分裂。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也可以与化疗联合使用。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肠癌治疗方法,针对癌细胞中存在的特定蛋白质或基因变异点进行干预。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此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还会包括免疫疗法、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以及临床试验中的新型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肠癌
调整饮食:减少红肉摄入,如牛肉、羊肉、猪肉等;多吃粗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C及纤维素的食物。新生的苜蓿、蒲公英、马齿苋、槐花等野菜尤为适合。
减少脂肪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仅是心脑血管的大敌,更是肠道健康的一大隐患。比如猪油、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这类食物一般含饱和脂肪酸,它对人体会产生多方面危害,消化道是其中之一,如果吃太多容易诱发结肠癌。若是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例如选用橄榄油,预防肠癌效果是不错的。
多补充硒元素:硒元素是被广泛证明的和癌症有密切关系的元素之一,缺硒可能导致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常见的含硒元素较多的食物有大蒜、芦笋、蘑菇、芝麻等等,在饮食搭配中增加它们的比例,可以降低肠癌发生的风险。
积极锻炼:通过运动降低体脂,加快肠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粪便中毒素对肠黏膜的不良刺激。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戒烟戒酒:长期吸烟、饮酒均为肠癌的危险因素。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并处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5岁至74岁人群每两年进行大便隐血试验;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叶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