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分娩的姿势,在大部分女性的认知里,只有“躺着等生”一种姿势。很多产妇进入临产状态后,由于宫缩疼痛、精神紧张、身心疲惫,只想在待产室的病床上一动不动地躺着,内心默默祈祷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的时期)快点结束。
相关专业机构表示,产程中应用运动和改变体位可以对分娩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并指出自由体位分娩能使产妇更舒适,更符合生理体位,更利于自然分娩,应该鼓励产妇选择自愿的、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有关建议也表示,产妇活动和姿势中鼓励低危产妇在产程中适当活动并采用直立体位。
什么是自由体位
自由体位分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自由体位分娩是指,在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孕妇可以经由专业指导,自由选择适合的产前活动方式及生产姿势,让生产更为顺利。
自由体位包括多种姿势。孕妇在待产过程中采取走、坐、站立、趴、蹲、半坐卧、侧卧、曼舞等姿势都是可以的。在生产过程中,产妇要采取什么体位,可以根据产妇的习惯和舒适度,自行选择合适体位。孕妇可以蹲着,可以站着,就是不能一直躺着,随时可以进食,还可以喝水或者听音乐。
实际上,选用舒适分娩的体位对孕妇身体是很有益处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舒适的卧位可以缓解产妇的宫缩疼痛,增强宫缩,减轻宫颈水肿,加快产程。2.自由体位分娩的姿势很多,不同姿势有不同的作用。下地行走可以缓解后背痛,利用重力加速胎头下降加快产程;四肢伏跪可有效缓解后背痛,还能帮助调整胎位;坐在床上可以加速胎头下降,同时还能缓解身体的疲劳。
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的优点
改善骨盆、骨骼排列,增加骨盆径线;
有利于宫缩时及宫缩间歇的重力作用;
可有效辅助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时期)用力屏气,加速产程,胎儿入盆以最佳角度,减少骨盆倾斜度;
改善子宫——胎盘血流,更好地增加胎儿供氧,减少产妇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
产妇感觉舒适,能够适当缓解产痛。
适合大多数人的自然分娩体位
侧卧位:孕妇侧卧,双髋和双膝关节屈曲,双小腿之间放置枕头,或者上面腿抬高或支撑架支撑。也可以孕妇侧卧,上面的腿屈曲90度,下面的腿伸直。这种体位有利孕妇休息,纠正异常胎方位,减少由于脐带受压或仰卧位低血压造成的胎心改变,与步行交替能加快产程,减轻背痛和腰骶部疼痛,缓解对痔疮的压迫。
半卧位: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呈45度以上。这种体位的好处是能更好地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胎儿下降,能增大骨盆入口,提高胎儿血氧供应,让孕妇舒适感多一点。
前倾位:分为前倾坐位和前倾站位,坐位的方法是孕妇双脚平放坐着,身体向前倾屈,双臂放松地放在大腿上或放在面前的支撑物上;或孕妇分开双腿向后骑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地向前趴在椅背上。而前倾站位的方法是让孕妇站着,身体向前趴在同伴身上,或者是分娩球上、柜子上。前倾位的好处是孕妇可以得到休息,利用重力优势,减轻骶部疼痛,纠正异常胎方位,使骨盆入口增大。
手膝位:孕妇双膝着地,身体向前倾屈,双手掌或双拳着地支撑自己。它的好处是帮助胎儿旋转,纠正异常胎方位,缓解腰背痛,消除对痔疮的庒迫,增加产妇舒适感,解决由于脐带受压引起的胎心改变。
自由体位在各产程的应用
第一产程
研究发现,产妇分娩过程中,取站位如散步、慢舞时疼痛程度要比坐位轻,坐位时疼痛程度比躺着时轻,所以第一产程应该多取自由体位,而不是一直躺在床上。自由体位可以配合其他方案,更好地减轻宫缩痛。
第二产程
在第二产程中,产妇按照自我意愿,以感到舒服为原则,自由选择站、坐(包括正坐、反坐)、卧(包括平卧、半卧、侧卧)、跪、蹲、趴等姿势分娩。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第三产程体位主要为膀胱截石位,宝宝出生后全身开始放松,待胎盘娩出后,产妇可取平卧位休息,和宝宝进行肌肤接触,让宝宝尽早吸吮乳汁。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黄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