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花蝶
过彭姬人墓
(近代)马君武
四面枪声蓦地来,一朝玉骨委尘埃。
十年方洒坟前泪,万事无如死别哀。
海不能填惟有恨,人难再得始为佳。
雄心渐与年俱老,买得青山伴汝埋。
——选自《梧州历代诗词选》
马君武(1882年—1940年),名和,字厚山,广西桂林人。初留学日本,学工艺化学,参加同盟会;后留学德国,习冶金。民国成立,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21年8月,马君武就任广西省长。马君武先后担任过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校长。1927年,马君武到梧州,创办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任校长。1940年8月病逝,著有《马君武诗稿》。
诗题中彭姬人指马君武如夫人彭文蟾。从这首即事感怀七律诗的抒情中可以看出,马君武作诗时虽然距彭文蟾去世已经十年,仍然为失去她感到深深的悲痛。这首诗,不仅因为它反映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很动人的悲剧性的生死爱情故事,而且因为这首诗感情深挚,文采斐然;特别是前半首,一连用了四个数字为首的诗句,一气呵成地表现悲剧产生的经过和给作者造成的巨大的心灵创伤,既高度概括,又十分真切生动,感人至深。
首联“四面枪声蓦地来,一朝玉骨委尘埃。”这联是指1922年5月,陈炯明在广州蓄谋背叛孙中山,把驻桂粤军陆续抽调回粤,陆荣廷旧部伺机进逼南宁,时任广西省长的马君武只好出走,拟到梧州设立省长公署,当年农历四月初六带领卫队、职员及如夫人彭文蟾等五百余人乘船东下,在贵县(现贵港市)罗泊湾对岸河面停泊过夜时,受到当地驻防部队俞作柏部突然袭击,彭文蟾怕马君武受害,乃伏身于马身上掩护,不幸中弹身亡,马脱险后葬彭文蟾于贵县。首联用回忆手法,说明战争无情,顿失知音的悲痛,用四面枪声和玉骨成灰作对比,总起全篇,让人悬念,引人入胜。
颔联“十年方洒坟前泪,万事无如死别哀。”联中十年指彭文蟾遇害十年之后,马君武任广西大学校长时,将彭迁葬梧州。这联是说十年才能让知音安葬,万事不如死别之痛。
颈联“海不能填惟有恨,人难再得始为佳。”这联进一步说明作者悲伤的原因在于失去的是不能再得之人。用海不能填和人难再得作对比,让人觉得永远遗恨,表达作者喷涌的悲痛情绪。联语对仗工整,饱含哲理。
尾联“雄心渐与年俱老,买得青山伴汝埋。”联中“年俱老”指当时作者已50岁了。这联是说感觉自己日渐衰老、雄风不再,不久以后自己也将要买一块青山宝地陪伴在你安葬地附近。这一联表达作者深深的爱意与无尽的遗憾,无奈中流露出坦然。
这首诗毫不掩饰作者内心的悲痛与思念,可见作者确实是一位直率坦诚之人。诗中首联宣泄作者的悲,颔联流露作者的哀,颈联展示作者内心的痛,尾联是作者感情的爆发与宣泄,直接诉说将来自己要买地陪葬在知己的墓旁,可见两人之间一往情深,就是死也要葬在一处,也唯有生死之交的知己才能让作者如此痛心疾首。
全诗起承转合自然,对仗工整,饱含哲理,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