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年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楼或者登高台等,登高远眺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感觉。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登高诗,有豪迈,有孤寂,有洒脱。品读这些登高的诗,我们可以感受诗人别样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让人豪情万丈,众山都变得渺小起来,那些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重阳是深秋的时节,碧空万里,秋高气爽,确实适合登高望远。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天雨水较多,登山途中遇到下雨,草木挂着水珠湿漉漉的,衣服容易弄湿;夏天天气炎热,登山费劲,容易中暑;冬天天气太冷,身穿厚重的衣服,也不方便登山。重阳前后,凉风习习,大自然的风吹得舒服,给登山带来便利条件。
我家屋背有一座大英山,从楼顶向上仰望,山的正中间是裸露的石头,两旁茂密的树林向周边的群山绵延,像一位正襟危坐的母亲,张开双手,期待孩子投入怀抱。我对大英山充满崇敬之情,因为它就像日夜守护我们的母亲一样。在老师或家人的带领下,我也有过数次登大英山的经历。对于我这个没有吃过什么苦头的人而言,登山是一种历练。登山的路是羊肠小道,越往高处,人们走动得越少,道路就越显荒凉,有一些草或者树枝覆盖了路,还要扒开草,折断树枝才能通过,有些树枝太壮了不好折断,成人就把树枝举起来,让小孩顺利走过去,随后成人钻过去,再把树枝放下来。走到陡峭的地方,鞋子很容易打滑,大家谨慎地扯着藤、拉着草、扶着树,才能爬上去。登山虽艰苦,但是越往高处,就看得越远。登上家乡的大英山顶,就能看到远处的浔江,没有见过江的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俯望山脚,南梧二级公路在山间盘旋,如一条玉带飘向远方;村庄里的房屋,像一个个盒子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丰收的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风景再好,也需返程。“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的时候,扯着藤、拉着草、扶着树,虽然艰辛,但是能站稳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向上。下山的时候,麻痹大意,稍不留意就会踩不稳打滑。
登山如同人生,在事业的起步期,我们往往能够一鼓作气往前跋涉;当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领略到一些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产生一些懈怠思想,出现瓶颈期而导致裹足不前。只有克服精神懈怠,调整好心态,保持平衡稳定,才能确保“安全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