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频次、尿液颜色、尿液气味等会随着身体健康状态改变而发生变化,尿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水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后变成尿液,过程大概需要30至45分钟。但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排尿习惯也千差万别。
一喝水就想排尿,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
生理因素:膀胱容量小、括约肌功能弱、出汗量小、饮水多;
心理因素:压力大、情绪受惊等;
外界因素:寒冷、其他刺激。
受以上因素影响,人体排尿时间加快,属于正常。但如果没有上述情况,还是经常想排尿,则要考虑疾病因素。
排尿时若发现异常要警惕
●尿量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24小时内总排尿量大约为1000至2000毫升,单次排尿量约为200至400毫升。医学上将24小时内排尿量低于100毫升认定为无尿、低于400毫升认定为少尿,超出2500毫升为多尿。
生理性无尿或少尿可能是缺水或出汗过多,病理性无尿或少尿可能是由结石、肾小球病变、肾血管狭窄、肾衰竭、尿路梗阻、肿瘤等疾病引起。生理性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过多食用水分丰富的水果或服用了利尿的药物。病理性多尿可见于肾脏疾病、尿崩症等。
●状态
排尿时,有可能因为短时间内剧烈运动、饮水少、生活方式,甚至是排尿时冲击剧烈而导致泡沫尿,这种情况尿液中的泡沫往往很快消散。
但有时泡沫尿也可能和肾炎有关,肾炎导致尿液中黏液、有机物质和蛋白质增多便形成了泡沫,因此这种尿也被称为蛋白尿。蛋白尿中的泡沫持续时间很久,往往10至30分钟都无法散去。
●颜色
健康人正常排出的尿液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但有人也可能会因摄入含有大量色素的食物和具有特殊作用的药物导致尿液变色,这类情况一般在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和药物后,很快会恢复正常。
当然,疾病因素也会导致尿液变色,不同的颜色有时也和特殊的疾病挂钩。
白色浑浊尿:通常以结晶尿较多见,最常见的是磷酸盐尿,尿检的时候可看见尿沉渣内,有大量无定形的磷酸盐结晶存在。
血尿: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通常在尿检的时候,发现尿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存在。血尿通常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找到其发病的原因。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通常表现为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其中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血管内的溶血,如溶血性的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而肌红蛋白尿,通常见于缺血性肌坏死、挤压综合征,以及剧烈运动后,亦可能出现肌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一般呈豆油色,震荡以后会出现泡沫,而且这种泡沫不易消散。尿检会出现红素阳性,通常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脓尿:主要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尿液颜色会呈白色的洗米水样,患者会有排尿的刺激症状,且尿检时,尿液中会有大量的白细胞和脓细胞存在。
乳糜尿:主要是尿液中混合淋巴液,可通过乳糜尿定性试验明确诊断。乳糜尿一般见于寄生虫病,如丝虫病,以及肾脏淋巴回流障碍的患者。
●气味
尿液如出现一些特殊的臭味时,往往意味着疾病,比如: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刺激氨臭味可能是膀胱炎、腐臭味可能是细菌感染等。
发现尿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
生活中如何保持尿液健康
●多喝水
及时补充水分,就可以通过水分的“冲洗”,带走身体里积累的废物和毒素,保持健康。不过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最佳。
●勤排尿
憋尿会导致身体中的毒素和废物积累,对人体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同时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压力过高,造成一定的损伤,还可能导致细菌逆流,对泌尿系统造成感染。正因如此,建议大家切勿憋尿,有尿及时排。
●讲卫生
排尿后,也要讲卫生,男性要注意及时更换和清洗内衣内裤;女性排尿后要注意清洁,最好由前向后擦拭,确保私处卫生、干燥,避免潮湿闷热,以免细菌滋生。
(梧州市红会医院 陈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