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11月09日

新临港新跨越争当梧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梧州临港经济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本版文字:阮华坚 黎炎 本版图片由梧州临港经济区提供

2023年8月,市金属新材料项目配套专用码头8个泊位全部建成,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2022年8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全区率先召开全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大会,这是我市深化市管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性节点。2022年9月20日,新的梧州临港经济区正式揭牌。梧州临港经济区由原梧州临港经济区与原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整合而成,按照“一区两园”模式运营管理,重点发展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园区整合对我市做大、做强、做优园区产业链,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眸改革一年,临港经济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抓项目、强产业、促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切实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忧患意识,筑牢“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大局观念,铸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创业气魄,持续发展壮大实力,全面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勾勒出坚定前行的清晰轨迹。

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2023年前三季度,临港经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2.65亿元,同比增长22.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88亿元,同比增长27.4%,工业投资完成110.16亿元,同比增长31.8%,技改投资完成94.52亿元,同比增长232.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58.9亿元,同比增长27%,平均增加值率达32%;3家企业列入2023年广西民营企业100强,5家企业列入2023年广西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

2023年7月,临港经济区获评为自治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新临港、新跨越,临港经济区正在打造广西重点标杆的千亿元产业园区征程上砥砺奋发、勇毅前行。

更大格局描绘新蓝图

站在新起点,是机遇更是挑战。临港经济区聚焦主责主业,从6个方面明确强化顶层设计,勾画了发展蓝图:

明确职责定位:以新临港、新跨越,争当梧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职责;以强龙头、壮产业,全力建成千亿产业园区为建设目标;以勇担当、善作为,在项目建设一线锻造产业铁军为组织保障。

明确建设理念:以“精准谋划、精心服务,高效运营、高质发展”为建设理念。

明确“1234”工作思路:锚定建成千亿产业园区这一目标,狠抓作风和要素两个保障,紧盯规划管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大任务,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靶向招商引资、把控经济运行、公司市场运营四项措施。

明确工作标准:以“谋划体现水平,决策体现担当,执行体现作风,落实体现能力”为工作标准。

明确工作措施:落实要素攻坚、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市场运营、营商环境、靶向招商、产业发展、经济运行、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十项工作措施。

明确党建品牌:树立“工业临港·党建铸魂”党建品牌,全力打造成为全市一流的党建品牌!

放眼日新月异的临港经济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蓬勃发展的优质企业,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

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

梧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市金属新材料基地精品高效钢材生产项目自复工建设到第一套生产系统实现试投产仅仅用了9个月,完成了200亿元投资,在一片荒山坡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创造了国内同类型项目建设的“梧州速度”;进港大道全面复工后8个月建成通车、专用道路年内全线通车……这是临港经济区整合成立后项目攻坚的亮眼成绩单。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临港经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坚持“围绕项目转,紧盯项目干”,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重大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50.89亿元,列入市层面统筹重大项目60个,年度计划投资108.14亿元。临港不断完善“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和项目督导推进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要求,持续深挖重大项目投资潜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高质高效建设。简一陶瓷、震宇环保、苏腾科技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毅马、浔江、东鑫等一批项目加快技改升级扩容提质增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排于全市前列。

“在建项目抓投产、开工项目抓建设、落实项目抓开工、在谈项目抓签约”是临港经济区项目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已签约但尚未开工的项目,组建专班服务,加大力度协调土地指标、林地指标、排放指标等要素保障,进一步扫清开工前的障碍,推动广西翅冀钢铁产业升级项目、鑫峰年产50万吨再生铝产业升级项目、鑫晟达年产10万吨再生阴极铜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一批批优质项目的建设,展现出临港经济区产业加快突破的蓬勃生机。

招商引资积蓄新动能

9月8日,临港经济区举行“攻坚奋战120天 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暨2023年第三季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集中签约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约103亿元,项目涵盖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环保建材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服务产业等各领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70亿元,年税收贡献3.5亿元以上。这是临港经济区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集群的集中展示。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仅是我市工业振兴的核心理念,也是临港经济区招商引资发展思路。一年来,临港经济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投产一批、竣工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项目滚动发展管理理念抓实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规划在前、招商前驻、服务前移,开展精准靶向招商工作,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在梧州临港经济区广西鑫晟达铜业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施工工人正在加班加点施工,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今年6月份开始建设,目前加快生产车间和办公楼建设,预计年底部分厂房可竣工,明年1月份可建成投产。这是该区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3年,全国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广西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招商会等大型招商会在梧州举行,为临港经济区招商引资提供了强大助力。主要领导带头、成立专班,赴大湾区、武汉、山东等地及东南亚国家开展招商活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项目落地开发区的进程。改革一年来,临港经济区引进新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284.6亿元,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投资超亿元重点项目26个(其中超10亿元重点项目9个),为开发区产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

营商环境优化新提升

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前来投资兴业,临港经济区不断拿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的诚意之举。“打开‘临港通’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在上面登记我们企业的诉求,园区反馈也很及时。”开发区在线上创建的“梧州临港通企业服务平台”得到了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环境是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对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临港经济区大力抓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能力提升,成立营商环境专班,秉承“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服务理念,以“专班化”服务企业,强化统筹协调,在要素保障、物流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多方面精准回应企业发展需求,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片区连接国道207梧州绕城线的平交道口正式运营。该道口开通后,紫金村码头至园区行车时间缩短了15分钟,里程缩短了8公里,为园区企业减少了物流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该线路的通车是梧州临港经济区精准“捕捉”企业各类需求的一个缩影。

围绕企业降本增效,临港经济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队长的企业服务承责团队,组建66个服务分队,实行“一对一、清单管理、专业推进、统筹协调、总结汇报、督查问效”的工作机制,线下开展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全面梳理企业(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和服务清单,精准联系服务企业;推出线上“临港通”企业服务平台,实行“一对一”服务,“组团式”解忧,帮助项目通“堵点”、解“难点”、消“痛点”,构建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的项目服务长效机制,尤其重点聚焦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物流运输等问题发力,推动广源大道、进港大道、循环片区东大门至207国道连接线等物流通道相继建成通车,梧州南绕城线题甫至六坊段公路实现开工,做到企业需求在哪,我们的服务就送到哪里,有效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为企业解决发展后顾之忧,助推企业更好发展。

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

国资国企,事关开发区发展大局,也是全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梧州市《关于深化市管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政企分开”原则,临港经济区加快理顺管委会和平台公司的关系,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公司市场化运营,不断增强“造血”能力。高效推进梧州临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将集团公司着力点聚焦到园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投资融资、运营管理、资源整合等领域,实行“一园两片区”管理模式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体制,初步构建高效协调运行体系。

开发区集团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市场运营工作,按行业相近、业务相同的原则整合下属各级子公司,形成融资型、经营型、建设型、服务型等功能鲜明且分工明确的下属二级公司。推动经营版块逐步打开经营局面,码头二期项目运输发挥效益,通过盘活现有资产为园区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和物业服务等,实现良好收益,1-9月共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6亿元。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今年9月5日,2023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在南宁召开,梧州临港经济区的梧州金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毅马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浔江实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骆驼集团华南蓄电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登上“2023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及“2023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榜单。园区工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园区是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重点。临港经济区坚定把产业发展作为“头等任务”,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专项工作,深入一线梳理收集园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问题清单,构建问题处理闭环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一批制约园区建设、企业发展、项目推进的普遍问题、关键问题,有效推动园区企业发展强信心、拓业务、扩投资、降成本,厚植实体经济发展土壤。2022年,开发区总产值完成536亿元,离实现千亿元产业园区目标又近了一步。

产业转型升级能有效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临港经济区精准谋划,聚力以鑫峰年产50万吨再生铝等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再生资源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原材料向新材料、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迈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以翅冀为龙头,打造全产业链金属材料区域中心。同时,开发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两湾”联动优势,加快搭建再生资源全产业链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打通工业物流运输难点堵点。突出强化企业创新创业主体,在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了一批产业研究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改革一年来,开发区新增科技成果转化18项,累计建成科技创新平台6个,今年1-9月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5%,科创实力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焕发新活力

临港经济区始终牢牢把握党建最大政绩,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半天响应”工作法、党员淬炼线、惠企服务直通车、区域发展党建共同体、全周期惠企服务制五个党建工作抓手,擦亮“工业临港 党建铸魂”党建品牌;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围绕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通过龙头领建、行业联建和片区统建等多种途径,建立两大产业链党建联盟,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为企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企业优势互补、难题共解、抱团发展,实现园区内部企业生产原材料和产品内循环。新建非公组织党支部3个,党组织覆盖率达96%,非公企业党员占比提高6.2%,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做好“人”的文章。临港经济区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突出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导向,按照事业为上、人岗相适原则,不拘一格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探索推行管委会部门岗位聘任制和集团公司部门岗位挂任制、中层以上干部项目(企业)服务跟踪负责制和绩效指标任务分配考核制,初步构建了“上聘下挂”、活力提升、监督激励“三个体系”,打破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一线吃劲岗位选用一批懂经济、善管理、敢担当、有激情、能攻坚的干部,推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效解决干部队伍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问题,以及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肯干善干敢干的干部有舞台有岗位,构建了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经过一年来的锻造与淬炼,临港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开发区运行管理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鲲鹏击浪从兹始,奋翅云天写新篇。临港经济区围绕打造梧州第一个、广西重点标杆的千亿元产业园区目标任务,步伐坚毅,斗志昂扬,将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推动整合不停顿、改革不止步,奋力争取2023年实现总产值650亿元,2024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做出临港的贡献。

本版文字:阮华坚 黎炎

本版图片由梧州临港经济区提供

--> 2023-11-09 本版文字:阮华坚 黎炎 本版图片由梧州临港经济区提供 ——梧州临港经济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60719.html 1 新临港新跨越争当梧州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