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11月09日

一、雄镇岭南

依凭这样的山川形势与风水地理,梧州早在汉朝初年就开始筑城,当时赵佗在岭南称王,在梧州筑建苍梧王城,是一座小土城。三国隋唐时期,梧州古城都不断扩建。到了宋朝开宝六年,梧州城开始砌砖墙,奠定了此城的基本格局。此城建在大云山麓,东北跨山,西临桂水,南绕大江,开辟四个城门。

宋朝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侬智高造反,曾攻毁梧州城。宋朝至和二年(1055年),梧州城又扩展修筑,周长三里二百三十七丈。到了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将梧州城拓展为八百六十丈,开辟了五个城门,建有城楼。正东门楼名阳明,正南门楼名南薰,西南门楼名德政,又名独秀,西门楼名西江,又名白鹤,北门楼名大云。城上复盖有串楼一百九十六间,修壕沟环绕城的东南西三面,北面没有壕沟,凭借的是茶山之险,茶山今人名为北山。明正统十年(1445年),当地反明义军曾攻毁了梧州府城,正统十一年知府诸忠重新修复,置刻漏于德政门楼。景泰三年(1452年)再被攻毁。天顺七年(1463年),大藤峡瑶族侯大苟攻陷梧州府城,门楼尽毁。

天顺八年(1464年),知府袁衷再次修复,重新置刻漏于德政楼上。

这天,知府袁衷陪赵辅和韩雍视察梧州府城,来到正南门的南薰楼,众人登上城楼,但见此时的浔江、桂江与西江三江交汇,江面开阔,水势浩浩荡荡,汩汩东流。南面隔江的火山如案,西面隔江的白鹤如侍,背后东北面的大云山高耸稳靠,环顾四周,大小山岭蜿蜒连绵,围绕着突出在三江水口三角高地的梧州府城。

此时,已是立春过后,谷雨时节,春寒中忽然天气转暖,吹起了南风。和风徐来,带着南方特有的湿气,拂在人的脸上,很是舒服。韩雍是文进士出身,此时登上南薰楼,又沐浴着这样和煦的南风,不禁触景生情,轻轻吟哦舜帝《南风歌》。

韩雍吟完此诗,知府袁衷便轻轻击掌叫好,说道:“登南薰楼,咏舜帝《南风歌》二首,直抒韩公至君尧舜之胸怀。”

“知我者,袁知府也!其实,作为臣子,都应有至君尧舜的情怀。”韩雍微笑道,“《南风歌》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用白话解,就是‘和暖的南风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南风来得正是时候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虽是因南风而作,却可见舜帝时时刻刻心系万民。”

“当年将梧州府城正南门楼名为南薰楼,就是取舜帝的《南风歌》的诗意。”袁知府指着城外东面的一座山丘说,“这座山叫作阜民岗,取的是舜帝‘阜吾民之财 ’的意思。”

“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梧州府城,即古苍梧的治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凡言及苍梧,都少不了想到舜帝旧事。因此本地百姓更是忘不了这位千古圣帝,这南薰门、阜民岗,便是表达了当地民众对舜帝的怀念之意。”韩雍说道。

“韩公说的是。”袁知府道,“唐朝诗人杜甫《送苏四郎徯知苍梧》就有‘为谒苍梧庙,看云哭九嶷 ’两句。说的是苏四郎到苍梧当知县,必定要到舜帝庙拜谒,怀念当年的舜帝。”

“宋时苏东坡被贬海南时,经过梧州,在《至梧州示子由诗并序》中也有‘我行忽至舜所藏 ’之句,说自己来到了舜帝下葬的地方。”韩雍接着说道。

“韩公真是博闻强记。”袁知府指着东北方向的大云山麓一个树林荫黳的山谷说,“这个山冲里有一座金鸡岩,一直以来,本地民间都传说当年舜帝南巡,驾崩后就葬在此处。为纪念舜帝对当地民众的恩德,当地民众在那里建了一个舜帝庙,颇具规模,地方官员每年春秋两季皆去致祭。择个好日子,下官也陪韩公去舜帝庙拜谒?” (2)

--> 2023-11-09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60725.html 1 一、雄镇岭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