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无论煲汤熬粥还是拿来炒菜,都能料理出好吃又营养的美味。然而,山药削掉外皮后分泌的黏液,却总是让人的手感觉瘙痒难耐。山药黏液为何能刺激皮肤,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手部遭受黏液的刺激呢?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食品科学博士高洁介绍,山药黏液质主要成分大多是均多糖、杂多糖以及糖蛋白,是导致山药表面黏黏的主要原因。此外,山药黏液中还包括尿囊素、皂苷、多酚类化合物等功能活性成分。
高洁分析说,以往人们认为皂苷是山药黏液致痒的主要原因,但从现有研究来看,尿囊素可能才是导致山药黏液刺激皮肤的令人发痒的“真凶”。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皂苷会有一些影响。
山药中的尿囊素怕热,遇热会失去活性,也怕碱性液体,还可以溶于稀乙醇、热水、丙三醇等,所以处理山药的时候,大家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削皮,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黏液,或把山药先扔进沸水中煮2分钟,通过加热让致痒的成分减少,当然也可以先蒸熟再扒皮。
高洁提醒说,如不小心碰到山药黏液,需赶紧洗手,然后用火微微烤一下,也可以用吹风机的热风吹一吹,这样能缓解刺痒。另外,用热水、小苏打或纯碱溶液清洗,也能起到止痒效果。
(据《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