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蓝婷)今年进入枯水期后,受气候和水情等因素影响,西江上游来水明显减少,长洲一线、二线船闸上下游水位差超过最大运行水头已累计停运超100天,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航形势严峻。截至11月22日上午8时,长洲水利枢纽上行待闸船舶82艘,下行待闸船舶591艘,另有下行预报名过闸船舶1353艘,待闸船舶安全有序过闸。
10月6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待闸船舶连续48小时超过500艘,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自10月6日18时起,启动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Ⅲ级(较大)应急响应。
面对严峻的通航形势,我市高度重视,迅即组织召开通航协调会,就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近期通航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会商解决长洲一线、二线船闸上下游水位差超过设计运行水头导致频繁停运问题。据了解,目前上级交通运输部门正开展长洲一线、二线船闸提升改造相关论证工作。
为了做好西江航运干线保通保畅工作,我市聚焦通航秩序、安全保通服务两大方面工作,最大限度挖掘过闸潜力,多措并举保障西江航运干线安全畅通。
完善工作机制。交通运输、公安、海事、航道、船闸等部门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畅协调应急机制作用,超前研判会商西江流量、航道水位、待闸船舶等关键数据和信息,落实应急处置措施,持续开展值班值守和保通保畅联合巡查,共同维持通航秩序。
优化调度机制。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协同推进《长洲船闸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实施,促进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效率显著提升;协调长洲水电公司采取“蓄水—调水”等措施,尽量恢复长洲一线、二线船闸运行。
加强水位监测及预报。梧州航道养护中心设置了水位监测站,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每小时公布更新长洲水利枢纽至梧州界首段的航道水深,并及时调整航标,主动优化通航环境,对界首航段航道以外的零星礁石进行清除,保障航道安全。
在各方的努力下,经过6天的倒闸(即将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11月8日成功将500多艘坝下待闸船舶减少至几十艘,保障了长洲坝下的通航安全;通过调度,11月21日,长洲坝上水位从20.45米降低至19.7米,一线、二线船闸恢复运行1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