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是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与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PET-CT与常规增强CT检查的不同
PET-CT检查与常规增强CT检查时都需要注射造影剂,那么这两种检查有何异同呢?
注射造影剂不同。常规CT增强检查造影剂通常为碘造影剂(如碘海醇、碘佛醇等),无放射性,但部分病人对碘造影剂过敏;PET-CT检查造影剂多为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质,有放射性,过敏发生率低。
CT增强检查是利用造影剂观察组织及病变的血流情况,通过对比病灶与周围组织及注射造影剂前的强化程度,从而做出定位及定性的诊断。PET-CT检查则是利用造影剂在良恶性组织中放射性摄取的差异并通过CT扫描记录,从而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比CT检查,PET-CT能够从头到脚地发现常规CT检查及手术中发现不了的微小病变,例如腹腔外病灶和小的淋巴结转移灶,对腹膜反折、胸腔纵膈及锁骨上等传统影像学方法难以探测的区域病变评估更加准确。
PET-CT能做哪些检查
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PET-CT的主要适应证概括为:
癫痫定位:对脑癫痫病灶准确定位,为外科手术或伽玛刀切除癫痫病灶提供依据。
脑肿瘤定性和复发判断:脑肿瘤的良恶性定性、恶性胶质瘤边界的确定、肿瘤治疗后放射性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肿瘤活检部位的选择等。
痴呆早期诊断:早老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分期并与其他类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进行鉴别。
脑受体研究:帕金森病的脑受体分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脑血管疾病:PET-CT可以敏感地捕捉到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脑代谢变化。
药物研究:进行神经精神药物的药理学评价和指导用药,观察强迫症等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情况,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术前的依据和术后疗效随访等。
高级健康体检:早期肿瘤是可以得到治愈的,PET-CT简便、安全、全面、准确,是人群健康体检的最佳手段。
PET-CT在肿瘤诊治方面的优势
●肿瘤临床分期和再分期;
●肿瘤良、恶性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危人群的早期肿瘤筛查;
●早期预测和评估放、化疗疗效;
●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
●寻找肿瘤原发灶;
●辅助放疗计划的制定;
●指导临床活检定位;
●评估恶性病变的分化程度及预后。
PET-CT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禁食4至6小时;
●检查前一天不要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不要喝咖啡和吸烟,糖尿病患者检查当日需停用二甲双胍或者胰岛素;
●检查前及注射药物后要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
●检查当日不要穿有金属拉链的衣服,不佩戴首饰。
PET-CT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尽量多喝水,以利于显像剂排出体外;
●一般检查完后,建议短时间内最好不要接触孕妇和婴儿;
●接受检查的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应主动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以便医务人员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因常规使用的PET-CT显像剂几乎不从乳汁中分泌,但在注射药物后的12小时内,最好避免与婴儿接触,可选用其他方式进行喂乳。
PET-CT检查辐射安全可控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做一次全身PET-CT扫描的辐射剂量在7.5至15.0毫希沃特,而X线胸透是20微希沃特,尽管前者约是后者的300至600倍,但对人体来说,仍然是安全的。但是,将PET-CT用于常规健康体检,性价比不高。
对待PET-CT要有科学的态度,既不要一味依赖先进设备,过度诊断,也不要有“辐射恐惧症”,而是应当依据适应证合理检查,科学防护,让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陈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