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12月03日

短评:

青山绿水映蓝天 城乡处处焕新颜

——我市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综述

记者 黄子萃 通讯员 梁亮 卢泳君

本报记者 黄子萃 通讯员 梁亮 卢泳君

固青山绿水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乡村环境治理、城市宜居治理和公园城市建设等工作,全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与人居环境实现新突破。

今年1月至今,梧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排名全区第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5.8微克/立方米,优于自治区考核指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市8个国考监测断面、3个自治区考核监测断面、8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23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在100%。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森林覆盖率多年来保持在75%以上,多年居全区第一。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态画卷正在龙圩区大坡镇徐徐展开。镇上的居民切实感受到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

“以前,农村生活污水都是通过家门口的明渠或暗渠排放,夏天渠道里蚊蝇滋生,气味难闻。2022年,龙圩区在大坡镇首先开展了农村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如今,村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已得到有效收集和治理,污水沟也变成清澈溪流。”大坡镇交村村级河长巡察专员饶火养感叹道,村里环境变好,村民也更自觉爱护环境了。据了解,龙圩区共在41个行政村建成污水治理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年提高,2020年、2021年、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为1.28%、3.25%、6.5%。截至今年11月,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6%。

此外,我市持续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守护天空蓝。今年,我市加大城市餐饮油烟的整治力度,淘汰一批燃煤小锅炉,深入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秸秆禁烧、扬尘防控等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良好成效。

描绘城市“绿色”细节

初冬渐凉,我市的露营旅游热度未减。周末,在玫瑰湖公园、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地,仍能看到许多市民游客游玩的身影。

“以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地,遇上洪水就变成大片水塘。”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谢展鹏从2017年开始参与湿地建设。他介绍道,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苍海新区生态体系得到系统性恢复,湿地公园包含下小河、石狮河、苍海环城水系、赛塘水库等水体,总面积722.8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45.54公顷。湿地公园自2015年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先后获评为梧州市、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第一批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梧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国字号”名片。

绿网润城,水岸河清风光美。越来越多白鹭、喜鹊等野生鸟类在我市各大公园出现并安家,是生态环境优良的有力佐证。近年来,我市计划投资约20.99亿元用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项目69项,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9.05亿元;先后新建成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古凤公园、万达城市公园、红岭小游园、龙新小游园等公园绿地,完成对西堤公园、潘塘公园、玫瑰湖公园等公园景区的改造提升,每年新增城市绿道超15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市绿道总长度约100公里。此外,我市连续四年动员、鼓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立体绿化种植工作,共计投入2638万元,为全市新增立体绿化面积约10.68万平方米。不少市民都感受到了我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城市的“绿色”细节点赞。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就是“幸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无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全市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展现出旧貌换新颜的喜人变化。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领域改革,不仅是一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的民生工程,也是蕴含生态文明宣教、拉动绿色旅游经济的经济文化工程。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对于梧州市民来说,推开门、打开窗看到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便是“幸福”的模样。

(黄子萃)

--> 2023-12-03 记者 黄子萃 通讯员 梁亮 卢泳君 ——我市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综述 短评: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62516.html 1 青山绿水映蓝天 城乡处处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