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2”号12月7日电(记者 周圆) 北京时间12月6日深夜,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成功抵达罗斯海新考察站附近海域,将开展卸货作业和人员登陆工作。
本次卸货作业将完成约9300吨新站建设物资的卸运。航渡期间,考察队多次开展专题讨论、修改完善了卸货方案,并于日前召开卸货工作动员会,强调安全事项,明确任务分工。
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介绍,接下来将根据天气情况,开展大规模建设物资卸运和人员登陆工作,同步开展新站钢结构搭建。“雪龙2”号预计6天内完成在船物资和人员登陆后,前往新西兰利特尔顿港接大洋考察队员执行大洋调查和监测任务,“天惠”轮留下直到全部建设物资卸运完成后离开。
此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已有32名队员于11月21日安全飞抵罗斯海新站现场,启动建设新站的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建设新站是本次考察的突出亮点。这是中国首次派出3艘船执行南极考察任务。“雪龙”号和“雪龙2”号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主要运送新考察站建设物资。
据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南极是地球上天然的陨石宝库。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已根据国际惯例将其编号为GRV150357,并获得国际陨石协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审批通过。
据负责本次陨石分类工作的桂林理工大学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夏志鹏博士介绍,这块珍贵的月球陨石由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在格罗夫山收集,重11.74克,大小约为18毫米×22毫米×28毫米,整体呈黑色,具有明显的角砾结构。
“这块陨石不含金属,也没有熔壳,我第一眼看上去几乎认为它不像是陨石,但如果是,则一定是极为特殊的陨石。”夏志鹏说。他按照规范的陨石分类工作流程,将这块陨石的样品做成光薄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用电子探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令他喜出望外。
这块陨石的矿物组成与地球岩石有明显区别,大量的冲击熔融岩和玻璃碎屑表明,陨石经历过多次复杂的大型撞击事件,这在月球样品中十分常见。其在矿物化学成分等方面也与月球陨石一致。
“初步研究表明,这是一块复矿碎屑角砾岩,由来自月球高地和月海的不同岩石碎屑组成,是了解月壳的复杂岩性的理想对象,也是我国开展月球样品研究的重要补充对象,我们团队计划对陨石样品中的不同碎屑深入研究,尝试追溯其来源,以进一步了解月壳的演化历史。”夏志鹏说。
南极陨石除具有重要的天体化学科学研究意义外,还对南极冰盖演化历史有重要指示意义。格罗夫山是我国在南极最先发现的一个陨石宝库。自1998年以来,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经过7次格罗夫山考察,共收集南极陨石12665块,截至目前已完成6192块南极陨石的分类工作。
我国在格罗夫山收集的南极陨石种类丰富,有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碳质球粒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大部分特殊类型的陨石均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