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3月03日

市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明代白玉带钩,钩首为一呈回首状的龙头

寓意望子成龙

白玉龙首带钩

1983年,市文物商店向市博物馆移交一件明代白玉龙首带钩。白玉龙首带钩长12.4厘米,宽2.6厘米,厚2.5厘米。带钩呈长方形,钩首为一龙首,张口露齿,龙首为回顾状。钩体正面透雕着一螭,钩体背面作一圆钮柱,白玉质地。

带钩,是古代扣接束腰革带及别在腰带上悬挂囊物、装饰品的用具。带钩一般都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组成,从造型上看,带钩的型式可以分为水禽形、兽面形、匙形、曲形棒、琵琶形、长牌形、全兽形及异形等。制作带钩的材质也十分广泛,主要以铜、铁为主,也有金、银、玉、石、骨、木等,还有少数琉璃和陶质的。

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带钩是良渚文化的玉带钩。关于带钩的具体用途,学者认为一般有以下四种,束带,即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佩器,即用于钩挂随身的刀、剑、削等武器;佩物,即用于钩挂在腰间的铜镜、铜印、铜钱等随身物品;佩饰,即玉璧、璜、玛瑙珠、水晶串等装饰品。

一龙一螭相互对望为苍龙教子,寓意望子成龙螭,又叫蟠螭、螭虎、螭龙,是我国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为龙生九子之一。《说文解字·虫部》:“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注解称:“螭,为龙子。”张揖注释称:“赤螭,雌龙也。”

螭的形象即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巴,体蟠屈。春秋战国时期,螭龙纹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盛行,螭的形象用于各种器物之上也一直延续到清代。特别是明清时期,螭纹再次盛行,带钩或带扣上,一大龙和一螭组合而成的“苍龙教子”题材十分广泛。

梧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明代白玉带钩,钩首为一呈回首状的龙头,张口露齿,钩体正面以镂空雕刻一蟠螭,下颌有须垂于钩体,四肢呈站立爬行状,螭尾巴为分叉卷云纹尾,用阳线表示其脊背线条。整体造型为一条小龙(即螭)站立爬行在一条大龙(即钩首的龙)身上,螭首面对着钩首回头的龙首,距离非常近,因螭为龙生的九子之一,故一龙一螭相互对望这类图案,又叫“苍龙教子”,寓意望子成龙,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关爱等。

(莫水兰 文并供图)

--> 2024-03-03 市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明代白玉带钩,钩首为一呈回首状的龙头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69085.html 1 寓意望子成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