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3月21日

■ 梧州历代诗词鉴赏

藤州江月楼怀古

周 云

作为藤县人,笔者感到自豪,因为位于绣江、浔江、西江三江交汇处的江月楼曾有明代诗人解缙诗《藤县即事》:

绣水东来合郁江,

古藤城郭照南邦。

山云桥渡飞虹并,

江月楼空乳燕双。

晴日莺花红锦帐,

春风烟树碧油幢。

吹箫唤起蛟龙舞,

金鸭焚香倒玉缸。

诗中写尽了藤县人文地理之胜,还点到燕舞江月楼和诗意之美,比解缙更早的苏东坡也曾不禁写下了“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的赞叹。

据史料记载,江月楼是藤县的历史名楼,旧址在藤县东横街,俯临绣江。藤州江月楼之名见于南宋理宗嘉熙年成书的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十载:江月楼,在州宅,以坡诗名。元代《元一统志》载:在州宅,取坡诗,“有此江月寒”之句。明《永乐大典》记载:江月楼,在州治东北。本旧城北门,二苏寓此,见其东北二水合流楼下。至于江月楼建于何时,又毁于何时,就不得而知,仿佛是故意给藤州后人留下一个历史的悬念。

藤县江月楼,有“春江花月夜”诗意之美。走近江月楼,如同走进画里。凭高远眺,山川云气直奔眼底;侧耳倾听,三江涛声随风而来,北流的绣江在这里缓步。每当端阳水起,绣水一改柔情温婉的形象,咆哮着,浪花追逐着,掀起拍岸狂澜。巨大的漩涡一个接一个,令人心胆为之颤栗。

至若春和景明,几行野鸭从鸭儿洲方向顺水漂来,遇得行船惊扰,野鸭用足划水,奋力鼓着翅,齐刷刷地向远处的沙滩飞去。最后在天边形成几个黑点,渐而没入天际,只给游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盛夏时节,江月楼下直至东山岸边的碧水江湾是消夏戏水的好去处。只见满江是船,岸畔、水中是人笑声、击水声回荡在江面上空,不知何时有当地居民大发慈悲心,在江月楼不远的西江岸边建了一座龙母庙,奉敬河神龙母。说来也怪,后来江上行船竟安然无事,游人依旧安享江水清凉。

秋天来了,东山上的绿树倒映在幽深的寒江之中。一些渔人荡着小舟,钓于碧水之上,游于石壁之间,静影澄碧,渔歌唱晚。直到太阳完全落山了,人还在暮色中发呆。

冬日来临,从江月楼处望去,空蒙一片,远山隐隐只看见一条线,脚下的绣江也静静地向北流去与浔江相会,一江之水竟如此清浊分明,然后融为一体化作西江东流。

亲近江月楼,恍如走进了历史的深处,认识的不认识的古人排闼而来。宋代诗人秦观到此,并题有《江月楼》诗:

仙翁看月三百秋,

江波日去月不流。

肯因炎尘暝空阔,

直与江月同清幽。

苍梧云气眉山雨,

玉箫三年无今古。

九天雨露蛰蛟龙,

琅玕长凭清虚府。

清代藤县诗人陈僩登江月楼后也写下了《登江月楼怀古》诗:

江清月白四窗秋,

曾记苏秦此胜游。

南国逐臣惟纵酒,

西风怀古独登楼。

滩声树影他乡梦,

水色天光异代愁。

今日歌诗人已杳,

通津门外有渔舟。

在江月楼前中徜徉、徘徊,岁月无声,江河有浪,江楼对月,去的默默地去了,来的仍缓步而来。在这来往之间,只有怀古之情,登临送目浏览山河之胜,这江楼、江堤、这江水、江月,还有渔舟、远山,也在历史的永恒中定格。

--> 2024-03-21 周 云 ■ 梧州历代诗词鉴赏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0325.html 1 藤州江月楼怀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