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4月09日

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李雪玲)

宝宝出生后会带给爸爸妈妈一份喜悦,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担忧。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生理现象,其实不是病,爸爸妈妈不必惊慌失措,这些生理现象随着新生儿的成长会慢慢消失。

新生儿体重下降

由于出生后排尿排便、呼吸、皮肤流失一些水分、脐带干燥以及吃奶量较少,新生儿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5%至10%,在出生后10至14天左右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至3天出现,4至5天达到高峰,两周内消退;早产儿出生后3至5天出现,5至7天达高峰,7至9天开始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至4周。及早排出胎便有助于减轻生理性黄疸,同时适度晒太阳有助于生理性黄疸的消退,但应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消退慢。新生儿要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如果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严重,或消退后又反复,新生儿精神状态差,吃奶差属于病理性黄疸,爸爸妈妈就要及时带新生儿就医。

新生儿“上皮珠”“马牙”

“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在新生儿口腔的上颚中线附近看到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点,称为上皮珠。在新生儿的牙龈边缘也会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块,看起来像萌出的牙齿,俗称“板牙”或“马牙”。上皮珠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不必处理。如马牙较大,需警惕“马牙”脱落而导致新生儿发生误吸。

新生儿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男女新生儿出生4至7天均可有乳腺肿大,多于2至3周消退,与新生儿刚出生时体内存在一定数量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有关。部分女新生儿生后5至7天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也可持续一周,多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所致,父母不必为此感到忧虑。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出生后1至2天,新生儿在头部躯干和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至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新生儿粟粒疹,蜕皮后自然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新生儿溢奶

新生儿吃奶后立即平卧,奶汁会从口角流出,但是,新生儿吃奶后将其竖抱一段时间再躺下或采取头高脚低侧卧位时,此现象明显减少,医学称为溢奶。新生儿溢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置,即胃入口的贲门与胃出口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不像成年人的胃呈斜立状。而且,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

产 瘤

产瘤也称“先锋头”,见于头位产婴儿,是由于先露部位头皮血液及淋巴循环受压所致的软组织水肿。出生时出现边界不清的梭状局部肿胀,常越过骨缝,局部皮肤颜色可正常或稍红,按压时凹陷而无波动感,数天内自行吸收消失。

青 记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又称胎生青痣,会随年龄增长而渐退。

新生儿生理性脱皮

新生儿出生几天或几周后会开始出现脸部或全身脱皮的现象,只要新生儿饮食睡眠都没有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切忌用手撕新生儿的脱皮,让它自然脱落即可。若皮肤伴有红肿、脓点、水泡等其他症状,需立即就诊。

新生儿打喷嚏

新生儿鼻腔较狭,鼻道狭窄短,但鼻黏膜血管丰富。当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换衣服或洗澡时容易受到凉风或灰尘的刺激,新生儿产生神经性反应引起打喷嚏。其实并不是新生儿受凉了,爸爸妈妈只需要观察有无其他异常情况即可。

对于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爸爸妈妈不用过分担心,但如果不能准确辨别,请及时咨询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李雪玲)

--> 2024-04-09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李雪玲)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1636.html 1 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