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4月10日

五、总督两广

皇上看了兵部奏本后,十分重视,下圣旨道:“所言梧州设置总府有理,须用内外文武重臣各一员,总制两广,止用副、参等官。恁部里还会同多官计议停当,就推举堪任的来看。钦此。”

兵部接到皇上的这道圣旨,便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官员共同推举出任总制两广的重臣。

当时,兵部尚书白圭会同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吏部尚书姚夔等多位高官,同时推举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和正在丁忧的副都御史韩雍两个人选。身为京官的项忠不愿到两广这样边远荒僻的地方去,说自己恐怕不能胜任,而韩雍熟知夷情,将这职位极力推让给韩雍。白圭于是将项忠和韩雍二人并列上报皇上。最后,宪宗皇帝御批钦点韩雍夺情回两广任职。

于是,韩雍便身负皇上的倚重,以右都御史的职衔回到广西的梧州赴任两广总督兼巡抚一职。从此,“两广总督”一职成为定制。

两广设置总督一职,始于明朝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广西“浔梧瑶乱”。这一年七月,明廷命右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并加左都御史衔,“两广有总督自翱始”。后来由右副都御史马昂继任两广总督。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裁撤提督、巡抚等职,命马昂致仕。翌年四月,朝廷又任叶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之职,没有两广总督的职衔。六年复设广东巡抚与广西巡抚,命吴祯抚广西,叶盛抚广东。

此次于成化五年十一月再起用韩雍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处理瑶、壮流贼一应事务,听便宜行事,各该将官并三司悉听节制”,“本司官而下用命者,自治之”。从此,总督成为“总制两广,抚治军民一应事务”的大臣。天顺以前,两广总督并非常设,直至成化五年十一月任命韩雍为两广总督,开府梧州才成为定制。

关于总督的名称和总督是否兼任巡抚,明代正德以后仍有过多次改变。正德十四年(1519年)改总督两广军务为总制军务,后又改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改提督为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广西地方,另设广东巡抚赞理军务,驻惠州。隆庆三年(1569年),解除两广总督所兼广西巡抚之职,增设广西巡抚。翌年五月,又改两广总督为提督兼巡抚,裁革原设的广东巡抚官。万历三年(1575年),又改提督为总督,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大体上,正德以前,两广总督加都御史或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衔,之后,再加兵部侍郎或兵部尚书衔。从嘉靖年间到隆庆年间,因相邻各省需要在军事上加强协调统一,有时两广总督亦兼理福建军务,称之为总制闽广军务,或总督福建两广军务。

为了彻底平定两广的民乱,实现长治久安,明廷在成化五年十一月同时任命了两广总督、两广总镇、两广总兵官等一批重臣,作了相关的人事调整,包括:命太监陈瑄总镇两广,起复右副都御史韩雍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南宁伯毛荣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两广,升都指挥夏正署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守广西,都指挥同知杨广充左参将分守高雷廉肇,马良代毛荣镇守贵县,巡抚、都御史吴琛等俱令还京都察院理事。

韩雍于成化六年春回到梧州赴任,已从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升为正二品的右都御史,已经是六部尚书的级别,看到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府衙,便开始筹划修建总督府,同时修建总镇府和总兵府,于当年四月开始动工。

韩雍到任后,总督府未建之前,行辕在城内一个富户大宅院改建的官署内,但第一次召见两广文武官员时,却特意将地点设在总督大营的中军大帐中。

这天上午,以两广布政司为首的一批文官与总兵、副总兵、参将、都指挥、指挥等各级武官,还有土官头目,静候在梧州城内总督大营辕门外。

辕门前的两边,官兵密排,盔甲整齐,刀枪明亮。数丈高的大旗杆上悬挂着一面杏黄大旗,大书着“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右都御史韩”的字样。辕门外竖立着的两行飞虎门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猛然间,一声炮响,接着响起了军号,紧闭的辕门大开。

辕门外的文武官员,整好衣装,按品级官阶高低排列,准备进入辕门。此时到来的文官都头戴乌纱帽,穿着各级补子的官服,武将则盔甲整齐,佩弓带剑。人人都严肃规范。

辕门内,从门口到中军大帐,排着两行高大威猛的卫士,卫士身后都立着鼓架,每个鼓架上都有一面大铜鼓,鼓架边都立着一个鼓手,两行铜鼓有好几十面。 (53)

--> 2024-04-10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1717.html 1 五、总督两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