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5月06日

■围城风景

两代人怎么聊婚姻

(据《生命时报》 作者:钟财芬)

无论是亲友聚会、家庭聚餐还是日常打电话,年轻人常常会被长辈们问起关于婚姻的问题。在催婚这件事上,长辈们总会不厌其烦地追问,年轻人们总是不堪其扰地回避,有时甚至会引发矛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治疗师贺琼说,隐形的“社会时钟”普遍存在,按照长辈的期望,上学、毕业、工作、成家、生子,这些人生大事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求学时间长,毕业后就到了适婚年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站稳脚跟本就不易,此时再被不合时宜地催婚,年轻人很容易反感。除了外部因素,两代人难以探讨婚姻话题,还与日积月累的不正确沟通模式有关。

“事实上,长辈虽是催婚的‘发起人’,但他们本身也为这种无效沟通感到困扰。”贺琼表示,婚姻是人生大事,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重大。如何促进两代人彼此理解,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扭转主被动关系。目前关于婚姻话题的打开方式,一般都是长辈主动提,晚辈被动回答。这个过程中,长辈越主动,晚辈受到的压迫感就越大,久而久之,这种交流模式就会固定下来。事实上,年轻人才是婚姻事件的主体,如果不想被催婚的同时也不想影响亲子关系,年轻人应当有意识地打破这一局面。可以试着换位思考,认识到父母的观念受到他们自身成长环境的限制,以此为基础,尝试理解长辈的期望和意愿,毕竟,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绝对不是有意逼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时表明自己目前对婚姻的深度思考,或者主动反馈自己的感情进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父母的观念,给他们带来确定感、安全感。

以更轻松的方式开启话题。年轻人往前进一步的同时,长辈需后退一步,给孩子留些空间。长辈应关心孩子在婚恋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在孩子疲惫的时候让其依靠,而不是“拎着”“赶着”孩子往前走。任何话题只有对方愿意聊才能继续,如果孩子最近工作压力大,或刚遭遇一段失败的感情,长辈应当理解或共情,成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强行开启不愉快的话题。真的想要谈论时,先做一些铺垫,聊些轻松、拉近关系的话题,再在恰当的时机切入。聊的过程中也不要太过严肃,要像拉家常一样,放下得失心,多尊重孩子的意愿,能让沟通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善用非暴力沟通技巧。如果已经形成长辈说服、晚辈应付,双方都带有不满情绪的不良沟通模式,双方就应该改变策略,避免激化矛盾。以父母的角度举例,沟通话术可以是:“孩子你已经36岁,距离上次分手已经过去快3年(具体情境),现在仍然迟迟不开启下一段感情,也不接受相亲(对方的客观行为),妈妈心里真的很着急,担心你没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认识适合的对象,一个人生活会孤单(自己的感受或需求)。”这样表达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如果讨论这一话题时已处于争吵边缘,双方一点就炸,那就都应主动“刹车”,停止讨论,各自先冷静一段时间。

许多父母催婚是对孩子将来“没着落”“不幸福”感到担忧。如果晚辈近期真的没有婚恋意愿,平时多向家里分享自己的愉快经历,多说一些朋友间的趣事,展示自己独立、充实的生活,也是增进彼此理解,让父母安心的办法之一。 (据《生命时报》 作者:钟财芬)

--> 2024-05-06 (据《生命时报》 作者:钟财芬) ■围城风景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3318.html 1 两代人怎么聊婚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