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竟然蕴含着医学典故,你知道吗?《风俗通》曰:“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恙虫病高发季节,人们在田间劳动时,要谨防被“毒虫”伤到。一旦中招,就可能会染上恙虫病。夏秋季节是恙虫病的高发期,这种病潜伏期较长,症状似感冒,很容易被误诊,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懂得这些知识有助于大家远离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而得名。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难以被发现,且合并症多,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病人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老人、孕妇、有其他慢性疾病者若延误治疗,预后相对较差。临床上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
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此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我国见于浙江、福建、广东等多个东南沿海省份,近年来该病有向北扩张的趋势。
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国内以褐家鼠、黄毛鼠等为主。鼠类感染后多无症状,成为此病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通过恙螨叮咬而传播。恙螨→(叮咬)→病原体动物(如鼠类)→(繁殖)→第二代幼虫→(叮咬传播)→人或动物。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从事野外工作者、青壮年等因暴露机会多而发病率较高。
流行特征:南方多于夏秋季发病,常为散发,以6~8月为高峰,与降雨量集中的季节恙螨扩散有关。北方多发于秋冬季,发病以9~12月为多见,与恙螨及野鼠的密度增加有关。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恙虫叮咬部位较为隐蔽,常常不易发现,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恙虫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
恙虫病的首发症状是高热,可达38.5摄氏度~41摄氏度,易被患者认为是感冒而忽视或延误治疗。焦痂与溃疡是该病的特殊体征,当皮肤受咬后,首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变为水疱,而后中心部坏死,形成黑色痂皮,即焦痂。焦痂好发于腋窝、腹股沟、腰、背等人体潮湿的部位。
恙虫病如何治疗
如出现恙虫病疑似症状,应立刻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活动史,以供临床诊断参考。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病原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如:早期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多西环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利福平等。
恙虫病如何护理
●休息与活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全身症状缓解时可适当下床活动。
●饮食护理:摄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软食;昏迷病人可鼻饲饮食。
●缓解发热:通常应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冷敷头部等;遵医嘱合理利用抗生素,不可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免大汗导致虚脱。
●缓解皮肤破溃:应观察皮疹的性质、形态、分布情况,预防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可用75%乙醇涂擦溃疡周围皮肤,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涂擦溃疡面。
●注意持续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咳嗽频繁伴胸痛、气促,甚至出现谵妄、抽搐等表现时,警惕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配合处理。
恙虫病的预防措施
●灭鼠——消灭传染源。老鼠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但老鼠不会因此死亡,而且会终身携带。社区、农村地区可以采取投放鼠药、布老鼠夹等方法进行灭鼠,降低鼠密度。
●避免到恙虫疫区旅游或工作,如果必须前往,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服、长裤、袜子等,并涂抹防蚊液等。回家后及时沐浴、更换衣服。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清除杂草、垃圾等杂物,以减少恙虫滋生的环境。
●如果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了恙虫病,应尽快就医,接受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菌药物、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梧州市工人医院 周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