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三四月,小燕子归来了,依然是一身乌衣。有两只燕子在我乡下老家门口天花板下一个新位置搭窝。
还没有窝,要搭,它们应该是新来的,且是“小两口”。搭个窝,然后生儿育女。
它们刚开始搭窝那些天,我刚好放假从城里回老家。我看到两只小燕子在门口天花板下一个位置经常逗留,估计它们是选址搭窝,我又喜欢燕子,于是,饶有兴趣地注意观察着,想仔细看看燕子是怎样搭窝的,搭一个窝要多长时间?
工具就是燕子的小嘴,一次负重也就几克左右,材料是泥巴、水、杂草等。
开始的一两天,以及随后的两三天,进度都很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只有一些“斑点”,像一道“小围墙”。只见小燕子附在墙壁上,嘴巴一下一下的,像人挥锄头起起落落的样子。这一附,有时数秒,有时数十秒,累了,它们就飞往旁边晒衣服的竹竿上歇一歇,弹一弹那身乌黑衣服上的泥尘,也许是看到明媚春光的美好,它们欢快地歌唱着。歇了一会,飞往外面去了。
我因为工作关系要回城,不能老看着它们搭窝,而回到城里,还是念念不忘它们。一个星期后,叫家人拍张图片发来。那窝已经完成快一半了。
我守候观察那三四天,没看到进展,随后在我没时间观察的几天里,搭窝进度突然加快,令我吃惊,又令我遗憾,没能看着“工程”是怎样加快的。
再者,在这几天里,城乡都遭遇极端天气,大风,暴雨,雷电不断,搭窝进度肯定受阻,燕子又是怎样钻时间空隙,抢速度抓效率的?
大风,暴雨,雷电,会不会成为燕子赶“工程”的动力?若不赶紧把窝儿搭好,它们就没有安身的地方了。我估计,这段时间燕子一定想了很多,“小两口”一定会商量“工程问题”。
半个月后,我又有空回老家了,我看到,燕子窝已经搭好了。在墙壁顶部起,附着天花板延伸,留着一个小出口。窝壁像砖墙,一叠一叠的,错落有致,俨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这时,燕子可以欢快地进进出出安居乐业了。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件“艺术品”。这窝儿,仅靠燕子的小嘴巴,1厘米长的小工具,运送建筑材料,搅拌,搭砌,却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都不会破损。我又想起有位邻居说,他曾因为装修房子,捅烂了一只燕子窝,捅烂燕子窝竟也费了好些力气。这燕子窝,比当下不少建筑物要牢固。我这才悟到:开始时进展缓慢,是打基础,把基础打好打稳打牢,尽管大风大雨,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基础打好了,“工程进展”就好办了。
燕子无疑是优秀的建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