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5月21日

为自己买束花,给生活增加一份“小确幸”——

“鲜花经济”越来越火

据新华社记者 张梦洁 林碧锋 熊轩昂 程楠 马莎

游客在花市挑选鲜花。据《云南日报》

当下,买花成为许多人的过节“仪式感”。新品种表现抢眼,实体店售卖鲜活有趣,线上新模式花样迭出……越来越火的“鲜花经济”,正催生千亿级消费新蓝海。

生活里有了花,每一天也能过成诗和远方

在云南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游客络绎不绝,玫瑰、月季、向日葵等鲜切花争奇斗艳。

“现在大家比较注重仪式感,鲜花成为了表达爱的常见方式。”商户郎宇说,除了传统的康乃馨和玫瑰以外,芍药、绣球花等也成了近期花束的“新宠”。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被誉为“亚洲花都”,我国消费者购买的鲜切花,大部分来自这里。据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介绍,目前斗南花卉产业园日均交易鲜切花4000万枝,每天有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在这里完成交易。

“现在鲜花消费其实并不局限在固定节日或特定场合。”盒马花园负责人吕玲林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下班时间、周末逛街时为自己买束花,给生活增加一份“小确幸”。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它今天变成了什么颜色。”这是近日上海市民张女士发的一条朋友圈,七张照片拼图记录了她买的“落日珊瑚”芍药从闭合到盛开、从珊瑚红到象牙白的变化。

今年以来,重庆、西安以及江苏、浙江的多个城市鲜花销售增幅都超过50%,鲜花成为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消费品,这为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新玩法”1小时卖出20万枝花

记者多地走访发现,懂得设计、会讲故事的鲜花实体店正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不要蕉绿”“工资飞掌”“注定红”“金玉满堂”“心想柿成”……走进位于北京丰台区玉泉营附近一家鲜花店内,多肉植物、小仙人掌、朱顶红蜡球、郁金香、观赏柿子等花草被冠上“谐音梗”,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

而以无人售货机、无人超市为代表的智能销售终端,为鲜花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XX元包月,每周一束”的包月鲜花模式则顺应了消费者反复购花的需求,开拓鲜花送货上门的新场景。

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的买花方式也从线下逛花店,变成手机“蹲”直播间。

“今天的顺序是草花、康乃馨、玫瑰,大家可以根据需求下单。”“90后”女主播毕茜茜正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通过电商平台带货,“最多的一场,是1小时卖出20万枝花!”

鲜花网络销售的兴起,离不开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和保鲜技术等对鲜花“颜值”的保驾护航。从硬件设施提升到服务流程优化,近年来花卉市场物流配套和供应链不断完善。如在保鲜方面,通过加固、防水棉、保鲜袋等精细化措施,让鲜花送到顾客手中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状态。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花卉电商零售市场规模已占总体规模的“半壁江山”。

新品种表现抢眼

新品种的培育,释放出更多消费潜力。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弗洛伊德、洛神、卡布奇诺、艾莎等新品种表现抢眼,不少店铺单一品种花束的拼单量就达万件。

“近期,我们推出了新品种‘甜心’,花瓣呈渐变色,香气也更加馥郁。”上海市崇明区源怡智慧生态花卉基地工作人员杜明媛说,今年推出的新品种超级凤仙、超级舞春花、超级天竺葵等也都特别受欢迎。

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花卉业现代化,力争花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美也是一种生产力,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将不断拓展“鲜花经济”的广度与深度。

据新华社记者 张梦洁 林碧锋 熊轩昂 程楠 马莎

--> 2024-05-21 据新华社记者 张梦洁 林碧锋 熊轩昂 程楠 马莎 为自己买束花,给生活增加一份“小确幸”——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74507.html 1 “鲜花经济”越来越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