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对于中国楼市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发布了涉及调整个人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商贷和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被业内人士用“重大利好”“政策力度前所未有”等词语来形容。
随后,各地紧锣密鼓地出台具体政策。随着新政的落地,人们在期待楼市有更多好消息传来,楼市也在等着“新拐点”的到来。
金融政策“三箭连发”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连发3项新政,从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3方面入手,进一步松绑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政策。
在首付比例方面,《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方面,《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在公积金贷款方面,《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提出,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5年以上首套、二套公积金贷款利率由3.1%、3.575%下调至2.85%、3.325%,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这意味着全国所有城市的首套房、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都可以下调,对一二线城市影响较大。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当前,已有多地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房降至30%,仅个别城市首付比例较高,如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均为30%、二套房为40%—50%。此次下调首付比例下限政策出台后,预计将有更多城市跟进,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置业门槛。
消化存量房产放“大招”
自去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转变,各地继续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减免相关交易税费、“以旧换新”等措施刺激需求释放。然而,库存增加、价格承压的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化解存量房风险也放出“大招”。在5月1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陶玲表示,这项政策一是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房地产企业出售已建成商品房后,回笼资金可用于在建项目续建,改善房企的资金状况。
市场反馈立竿见影
政策连放“大招”,房地产市场反馈如何?
新政后首周,上海楼盘的访问量、二手房带看量明显上升。北京、深圳楼市显著升温。据中原地产数据,楼市新政后首个周末(5月18日至19日),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再次突破1000套,基本达到2024年小阳春的热度;深圳新房成交环比上周末上涨90%,二手房成交环比上涨60%。
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表示:“政策对市场的刺激在意料之中,其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我更关心政策的影响力能持续多久,此前最长的持久度基本为1个月,但此次力度比之前大,希望政策的影响时间能长一点。”
(据《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孙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