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是初夏,正是家乡农民耘田的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跟随父母到田里耘田的日子。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协助家里干农活是一门“必修课”,小时候的我也不例外,耘田是其中的一项。秧苗插下去,经过施放回青肥后,很快就会生根并变得青绿起来,绿油油的田野,给人的感觉总是生机勃发的样子。在肥料的细心呵护下,田野里的小草也会一个劲地疯长,为使秧苗的生长不受侵扰,耘田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的家乡,大家所说的耘田是指在秧苗小的时候,用脚将秧苗旁边的小草一脚一脚地踩到泥土中,使其不再生长,为秧苗的成长“保驾护航”。
耘田不用带工具,只需带一根用竹竿做成类似拐杖的棍子,耘田时用来支撑身体平衡。记得小时候,我在村里念书,农忙插田时学校会放一个星期的农忙假,但耘田时学校是不放假的,因此,只有在周日的时候才可以帮忙耘田。每逢周日,母亲便会叫上我和弟弟一起去耘田。虽是初夏,但太阳从跳上山顶,阳光挣脱山体束缚的那一刻起,就变得火辣辣的了。于是,在临出门时,母亲便会再三叮嘱我们要记得拿斗笠,斗笠就像是我们的“护身符”,既可以遮太阳,又可以挡风雨。
母亲是干农活的好手,耘田更是不在话下,她脚下灵活,耘起田来可谓得心应手。只见她的脚在禾苗间来回穿梭,游刃有余的样子,十足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着车在街上穿行,轻车熟路的样子,动作十分潇洒自如。而我和弟弟却往往因为用力过猛,把本来生长得很好的禾苗弄到东倒西歪。这时,母亲便会走过来教给我们要领,并鼓励我们:你们慢点不要紧的,要把草踩进泥土,不要踩倒禾苗。在母亲耐心的指点下,我们耘田的效果越来越好。
环绕小村子的小河是鱼儿们的乐园,有了这条小河,鱼儿们就有了栖息地,各种各样的鱼在这里繁衍生息。水田里的田螺也多,在耘田时,我们经常会见到有田螺伸出头来在田里觅食,这时,只要一伸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把田螺捡到。在一些田块中还会有泥鳅、黄鳝,我们也会顺手抓来拿回家。有了这些“宝贝”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可以改善伙食了,兴奋的心情自不必说。
最恼人的是耘田时遇上刮风下雨,这时,斗笠和用塑料薄膜做成的雨衣或蓑衣便派上了用场,但雨大点的时候,这些东西根本抵挡不住大雨的袭击,有时旁边又没有可避雨的地方,因而被雨水淋湿也是常有的事。
参加田间劳动虽然辛苦,但苦中也充满着乐趣。现在每逢忆起儿时跟随母亲耘田的日子,捉鱼、捡田螺、抓黄鳝这些往事便会历历在目。如今,我的家乡建了水库,大部分田地已被征用,加上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已经很少人种田了,耘田遂成为美好的回忆永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黎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