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本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选自《梧州历代诗词选》
这首词标题署“梦中作”。不怕诸君笑话,我也试过梦中作诗,而且不止一次,但每一次做完梦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一个词也记不起来。于是我发誓,倘若再有第二次,我就算不睡觉也要把它记录下来。终于有一天周公给我机会了,在梦中我作了四句诗,不知是谁还赞道,妙极了!我一激灵,醒了,那四句诗还清晰地记得,于是我赶紧爬起来,用手机把它记下来。可是,记着记着,自己也哑然失笑了,原来那几句诗除了押韵,一点诗味也没有,于是尴尬地删了。
当然,即使吃了豹子胆,我也不敢与秦观相比。但是,做梦只是大脑的部分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而已,脑子远没有人醒着的时候好使,所以,我不大相信梦中作诗会更好。
其实秦观的这首《好事近·梦中作》也并非在梦中完成的,它只是记述梦中美好的情景而已。词末的“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便可窥端倪。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以“梦中作”为标题的诗词还不少,但大都是这种情形。
话扯远了,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与梧州有缘的大词人吧。秦观是宋代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子之一。36岁考中进士。秦观的命运与苏轼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轼对秦观的才华十分赏识,并大力推荐了他担任官职。但也正因为是苏轼门生的原因,秦观的政治命运也因苏轼的倒霉而受到牵连。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秦观则被视为同党,遭受了多次贬谪。秦观的抗打击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史载,秦观被贬之时,泪流满面。可是皇帝是不相信眼泪的,宋哲宗大怒,一道圣旨,又把在路途之中的秦观改贬到处州(今浙江丽水)任监酒税。监酒税,就是征收酒税的芝麻小官。这让秦观十分失落,吟道:“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遭一贬再贬,在1099年,被宣布“除名,永不收叙”,移送雷州(今广东雷州)管制。直至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对那些被贬之臣才纷纷加官内徙。
秦观最后由雷州放还,与在海南获赦的苏东坡在广东徐闻最后相会,过玉林而到藤州,应藤州太守徐元用挽留讲学。几天后与徐太守在光华亭开怀痛饮,秦观竟就此而逝,享年五十二岁。《宋史·秦观传》是这样描写秦观之死的:“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出游光华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秦观官复宣德郎,那是个什么职务呢?是正七品的文散官,大致相当于当代的正处级干部。但是,秦观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还是中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婉约派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流利、明白晓畅、锤炼工整著称,作品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尤其以其婉约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著称,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事近·梦中作》可视为秦观的绝笔了,宋史说秦观临终时“为客道梦中长短句”,指的就是这一首。
我觉得好的诗词往往是明白晓畅的,我们读秦观先生的这首词,就几乎无任何文字障碍。不过,我们还是循例意译一下:上阕说,春雨催开了路边的花,微风吹过,山花摇曳,涌动着明媚的春光。来到小溪深处,无数黄莺在林间纷飞啼啭。下阕则描写道,碧空中飞动的云彩,千变万化,如龙似蛇,舒展自如。词人醉卧在古藤阴下,完全忘却了纷繁的尘世。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的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全词着墨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真不愧为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