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冼振宇 通讯员 胡亮 韦红
“六一”国际儿童节,不少家长会选择为孩子买玩具作为节日礼物,玩具也是儿童最喜欢收到的节日礼物之一。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有害玩具出现,注射器玩具、烟卡、萝卜刀、臭屁炸包……层出不穷,家长不得不对玩具提心吊胆。为何危险玩具年年有“爆款”?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了解。
现象:孩子身边的危险玩具层出不穷
近段时间,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在小学生之中有人玩一种针筒玩具,孩子用这些针筒装水再射向别人。家长们认为,这种带针头的玩具很危险,孩子之间玩耍打闹一不小心就会被针头刺伤。
市内某小学也曾在5月初向家长发出紧急通知,希望家长禁止学生携带类似注射器类玩具回校。通知称,多个班级发现学生把类似注射器的物品当做玩具,此名为“萌宠挤痘痘”的玩具,包装内有注射器且带针头,十分危险,希望家长及时进行教育。
记者走访万秀区、长洲区部分小学周边文具店、百货店了解到,带针头的“萌宠挤痘痘”玩具卖了一段时间,后来有关部门巡查让商家停止销售。同时,校园周边有另一种类似注射器的玩具,注射管里装着带有鲜艳颜色的糖水,包装里还有一个气球,孩子喝了注射管里的糖水,就会用注射器来吹气球。5月中旬,记者跟随市场监管部门随机监督检查,仍能在小学周边个别店铺发现糖水注射器类的玩具在售。
近日,在灏景玥城小区楼栋过道,几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在傍晚放学后,在地上围成一圈玩烟卡。他们以手掌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烟卡是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按照香烟价格分为不同等级。记者看到,这群小学生一直玩到近20时,天色已晚仍未散去。
家住红岭小区的家长邓先生反映,小学生放学在小区玩烟卡的情况,他也多次见过,有时候在小区花园里玩,有时候在马路边的公交车站台玩。“有些孩子为了折烟卡,甚至去垃圾桶找废弃烟盒。有些则是同学之间交换烟卡。”邓先生认为,玩烟卡的不良风潮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对香烟的好奇心,从而诱发吸烟等不良行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引导。
家长:玩具市场有待监管和净化
“去年玩萝卜刀,今年变成针筒玩具,还有近年来流行的烟卡,我真不明白家里买了那么多正经玩具,为什么孩子偏偏喜欢玩那些玩具。”家住恒祥花园小区的家长罗女士表示,她儿子对这些危险玩具可谓“一个不落”。去年还流行过一种像擦炮的玩具,叫“炸药包”,带着包装用力摔在地上就会发出响声,还散发一股气味,她儿子叫这种玩具“臭屁弹”,由于带有炮仗的性质,罗女士严禁儿子玩这种玩具。
然而,罗女士告诉记者,家里对儿子买玩具一事从未吝啬,买过奥特曼、积木、遥控车等玩具,可他玩了一会就不感兴趣了,倒是这些带一定危险性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邓先生则认为,如今孩子玩的烟卡,有点像他小时候玩过的“公仔纸”,玩法也相似,通过拍手掌、拍地面、手指弹等方法,让一张卡覆盖另一张卡,从而在游戏中取胜,有时候孩子之间也会交换卡片。让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孩子的玩具从“公仔纸”变成了烟卡?“孩子没有自控力,烟卡来源于烟盒,孩子收集烟卡的过程无形中助长了鼓励吸烟的风气,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源头上的监管,不要让未成年人接触香烟。”邓先生表示。
不少家长在受访时认为,针筒玩具、萝卜刀等迎合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追求刺激的心理,可是,这些玩具稍有不慎会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希望商家不要一味追求利润发明和生产这些玩具,有关部门也应对儿童玩具市场加强监管和引导。
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注重家校配合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今年该部门结合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桂在真打”行动,近段时间以来,组织了执法力量对全市包括三县一市的儿童玩具市场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主要对儿童用品、玩具的生产领域以及校园周边商超等经营领域进行抽查和巡查,重点检查商家是否证照齐全、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是否经营“三无”产品,产品是否有CCC认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是否标明安全注意事项及警示标志等问题,严查针筒玩具、萝卜刀等危险玩具禁止在校园周边销售,以及检查毛绒玩具有无产品质检报告、填充物是否干净无杂质、盲盒玩具是否有合格标识等。
市市场监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不合格玩具对他们造成伤害后往往会是终身的,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执法和缺陷产品召回等方式,提高相关儿童用品的产品质量水平并保证其质量安全。今年初,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的公告》,其中要求儿童和学生用品销售单位应当严格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得销售来源不明,无标签标识、无注意事项或注意事项不完整的产品;对使用时存在安全风险或易引发暴力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以及类似新产品,不得在营销时宣传暴力内容和做错误的诱导性示范。
在本次针对儿童玩具、用品市场的检查过程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还向经营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经营主体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产品标签标识符合要求,防止无标产品流入市场。同时,执法人员提醒,家长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选择带有“3C”标志的产品,留意玩具包装上的适应年龄范围,千万不要购买超出孩子年龄段的玩具。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远离危险玩具,龙腾小学副校长韦永学表示,针对学生沉迷玩烟卡、对针管类玩具好奇的现象,老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向他们讲清楚这些物品的潜在危害,帮助孩子们提升认知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内活动,例如趣味竞赛、手工制作和社团活动等,帮孩子们转移注意力到正确的方向。对于极个别已经有沉迷倾向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韦永学认为,家长应辩证地看问题,要注意孩子平时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严格管控孩子接触的物品,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玩具,多抽时间开展亲子活动,例如亲子阅读、家庭美食大比拼等有益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相信通过家校联手,可以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市政协委员廖开伟建议:在孩子成长阶段,玩耍和玩具陪伴是少不了的,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也是天性。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儿童阶段到处充斥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好奇心理可谓是双刃剑。好的一面,儿童阶段好奇心理为他们提供探索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掌握更多新的知识;而不好的一面,则是缺乏是非观念。孩子们在从众趋势下,跟随去做一些危险的、不良意识的行为,对危险玩具产生好奇,这就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因此,针对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体现,建议家长随时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多探索健康成长的亲子互动活动,帮助孩子把关玩具、儿童用品的质量,利用儿童好奇心理引导他们探索科学和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监护人的职责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