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玩具、文具日益多样化,玩法也越来越新奇,深受孩子喜爱。与此同时,层出不穷的新潮危险玩具却安全隐患凸显,有的甚至对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引起家长不安和社会担忧。守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职责。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沉迷网红有害玩具,会影响学习成绩,损害身心健康。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开展集中整治,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与街道、学校等一起展开常态化监督检查。
首先,加强源头管理。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标识要求。加大监管力度,精心部署,对危险玩具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对违反规定生产危险玩具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源头上保障儿童安全。
其次,压实经营主体责任。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压实销售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强化平台内经营者入驻资质资格审核;加强校园周边商超商户质量安全监督,对经营者规定应当严格执行亮证经营,落实进货查验台账制度,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力震慑,提升打击合力,倒逼经营主体守法纪、知敬畏、明底线。
第三,强化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危险有害玩具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增强防范意识,做到不购买、不携带、不玩耍;积极引导学生识别有害玩具,远离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不参与有暴力倾向、带赌博性质的任何活动。
最后,多方合力、家校联手。学校和家长需注意家校配合,并与街道、社区等部门,群策群力,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园;同时加强课间巡视,确保学生在老师监管下开展安全有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