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登上藤县埌南镇双底村一座小山顶上,体验了一番云海闲游,还坐在云的边上喝茶。
因头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清晨,从山涧、草地、树林中升腾起丝丝缕缕的水汽,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无数颗小水滴抱成团、挤成堆,形成云团,云团围着青山飘飘浮浮。山顶上的树木、亭台、楼阁全浸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是仙境。我们爬上一座凉亭的二楼,坐在刷着棕褐色油漆的木头墩子上喝茶、闲聊。乳白色的水雾撩拨着脸颊、手臂、小腿,丝丝凉凉,很舒服。
南方的山里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季节的变化并不太明显。黄绿、浅绿、深绿、墨绿,几种绿色轮番上演,需要一双细心的眼睛去分辨,或者记住一些点缀物的变化,才能觉察出季节的转换。微凉的风、细长的雨、柔嫩的芽、娇艳的花……无一不让人感到向上拔节的喜悦。放眼望去,满眼新绿,心中甚是愉悦。一畦一畦的茶树,以山顶凉亭为中心点,如绿色的波浪,一圈一圈地向山脚荡漾开去,再从山脚一圈一圈地向另一座山头荡漾。这一片茶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云边茶海”。如今满屏绿色浸泡在云雾中,果然名副其实。
东边,在“绿色波浪”的尽头,几辆挖土机正在开垦新的茶园。“突、突、突”的轰鸣声像进行曲,挖土机从山的两边向中间迈进,从山脚向山顶奋进,环绕着半圆形的土山,一圈一圈地勾勒出黄褐色的“波浪”。几十名头戴黄色席草帽的茶农在地垄间穿插劳作,像极了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帆船。
站在云边茶海的最高处,整个茶园一览无余。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或追随着澄清的白石河一路延伸,或依着山的形体向上环绕,蜿蜒回旋的形状让本质坚硬的水泥路有了柔和温顺的元素。走在通往山顶的观光步道上,身处群山环绕的中心,远处是白雾迷离的淡青色,近处是翠嫩滴露的新绿,鲜红的山茶花、粉嫩的杜鹃花和许多不知名的各色野花一路盛开,停下脚步细看,茶园边上还栽满了三角梅、桂树、木槿、海棠、绣球、月季等几十种花卉,茶园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点缀,茶园就不单调了。百花争艳的时节,蜜蜂、蝴蝶追随着花香而来,上下翻飞,灵动的身影点亮了满绿的茶园。
植物疯长的季节,满山的六堡茶树吸收了天地精华,疯狂地向上拔节。黄绿色的嫩芽儿从两片墨绿的老叶中间挤出头来,顶端细长的叶芽儿半卷半舒,向天空展颜欢笑。
云边茶海文旅项目负责人潘先生是个热情好客的人,我们在凉亭闲坐,他便把煮茶的一套器具都搬到亭子上,还拿出一罐陈年老茶让我们猜生产年份。众人细细观察茶色,逐一闻茶味。潘先生笑盈盈地边煮茶边娓娓道出这茶的出处、收藏经历。我对茶的收藏没有兴趣,倒是对煮茶挺感兴趣,喜欢那种静心等待的过程。潘先生将山泉水倒入紫红色的陶壶中煮沸,再抓一把陈年老茶,润洗后置入壶中,煮沸后转为文火慢慢煮。完全汲取水分的茶叶缓慢舒展开来,开始浮浮沉沉、翻滚旋转,沸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丝丝缕缕的琥珀色在水中慢慢浸出,如烟云般升腾开来,清水逐渐变色,浅黄、金黄,乃至金红。
咕噜噜、咕噜噜的煮茶声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如大提琴在低吟,浑厚、低沉,光听声音就是一种享受。
就在我出神之时,茶煮好了。潘先生把滚烫的茶倒入紫砂陶壶,再用镊子取来消过毒的青白瓷小茶杯,斟上。醇厚红亮的茶汤在青瓷杯中微微荡漾,一厚一清,一暖一冷,两种颜色浑然天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赏心悦目。茶汤上升起水汽袅袅娜娜,茶香溢出杯子,向众人袭来。在场的人不由惊叹起来,这茶果然醇香!
伸开兰花指,轻轻端起一杯茶至眼前,轻吸一口香气,再放至嘴边轻啜一口,味蕾瞬间得到满足,大脑发出愉悦的指令,整个身、心都轻盈起来。远方,太阳微微露脸,云雾慢慢散去,绿色便愈加明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