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冠脉)是负责向心脏供血的动脉, 当冠状动脉发生因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所引起的动脉壁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触发胸痛、胸闷等不适的情况。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和担忧。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保健,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发作风险。以下是一份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攻略。
合理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
增加蔬果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
选择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减少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鱼、豆类等优质蛋白。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
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或不适。
运动时间和频率要适宜。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避免在寒冷、炎热或空气污浊时运动。
注意运动时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戒烟限酒
吸烟对冠心病患者有诸多严重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由于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耗氧量,影响血液凝血功能。吸烟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降低药物疗效。吸烟可能会影响冠心病治疗药物的效果,不利于病情控制。增加再发风险,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预后变差。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戒烟。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
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规律作息
保证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7至8小时为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调节情绪。
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避免熬夜。
中午可适当午休,但时间不宜过长。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如果正在服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向医生咨询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保健方法,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如有胸痛胸闷症状,应及时到心内科门诊就诊。如出现剧烈胸痛,特别是症状持续性超过15分钟,应马上到医院胸痛中心就诊,避免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因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
避免在寒冷天气外出活动,如需外出,应做好防寒措施。
预防便秘
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通过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等方式预防便秘。
如果出现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但避免过度依赖。
避免诱因
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避免长时间处于拥挤、嘈杂的环境中。
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程度变化。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健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同时,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家人和朋友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疾病。希望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拥有健康的生活。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