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充电桩行业目前尚缺少完善的规范管理,设备质量、安装环节、后期维护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加大充电桩市场监管力度,减少不规范充电导致的安全事故,需引起重视。
充电桩火灾事故多发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充电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82万多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24万多台、交流充电桩158万多台。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万台。
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公布的《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近年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时发现,充电桩安全问题是事故原因。
近年来,充电桩引发的安全事故呈多发态势。
除了火灾隐患,充电桩还存在触电事故风险。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市场部新能源与智能装备室主任魏兵兵说,一些充电设备充电枪头破损、充电线缆破损,有触电风险。同时,充电设备内部存在等电位线破损、缺失、连接不可靠等问题,电力接线端子使用自粘绝缘胶带,长期高负荷运行导致绝缘损坏,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设备、安装、维护均存风险
采访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设备质量、安装、维护等环节存在薄弱点,容易产生火灾、触电等风险隐患。
缺少强制性标准,假冒伪劣充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国网南京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尚不在国家3C强制性认证目录,相关标准为推荐性条件,没有强制性要求。部分充电桩生产企业为了追逐利益、节约成本而降低生产标准,充电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假冒伪劣情况。
据介绍,交流充电桩一般要一两千元,直流充电桩要两三万元,但一些小品牌搞价格战,产品质量低劣。
施工单位缺少资质或能力,安装不规范增大隐患。调查发现,一些车主自行寻找的施工单位不具备专业资质,甚至有些仅为懂电工技术的个人,一些充电桩甚至在敷设时交叉穿越天然气管道或捆绑于天然气管道上,使其成为负重支架,风险较大。
充电桩缺少维保,老化、锈蚀等增加了火灾、触电风险。一些充电设施周围堆积杂物,影响正常工作散热;一些充电设施建设在地势低洼场所,一旦发生大暴雨、城市积水内涝等,随之而来的水浸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一些充电站运营企业未定期开展巡检,消防器材丢失未及时补充,充电电缆和枪头破损等未及时处理。
2023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情况。
面对充电桩安全事故多发态势,有关人士建议,加大充电桩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发挥充电桩运营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监控,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建设标准统一、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 (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朱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