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期间,与气温一同“走热”的,还有各家医院的儿科门诊。不少家长充分利用暑假空闲时间,提前几周蹲守医院专家号。一时间,医院成为除游乐园、博物馆外小朋友最多的地方。补牙正畸、验光配镜、减重瘦身,更是被很多家长戏称为暑期健康“三件套”。
家长们存在哪些认知误区?医学专家有哪些建议?“三件套”背后体现哪些新趋势?
懊悔:被忽视的“六龄牙”
“平时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但暑期家长和小朋友明显增多。”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门诊,市民符女士带着儿子小天接受根管治疗。
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陈曦表示,暑期医院看牙的小朋友数量是平日的近2倍,每位小朋友身边至少会有一位家长陪同,候诊区域常常挤满了人,“最忙的时候,一个医生一上午就要看近20个小朋友。”
陈曦说,暑假来看口腔门诊的孩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因平时牙齿卫生习惯不好导致牙齿龋坏;另一类则是牙齿排列不齐,家长为了美观带孩子来做牙齿矫正。此外,还包括一些复诊或日常检查的患者。
“都是我的不好,这颗牙很早就蛀掉了,我以为早晚会替换就没管。”看着孩子治疗时因疼痛偶尔发出哭声,符女士格外自责。符女士说,在自己的认知里,孩子的第一批牙都是要替换的,没想到这颗牙不是乳牙,而是“六龄牙”(儿童六岁左右生长的第一颗恒磨牙),“直到后面发现逐渐严重才去诊所做检查,但为时已晚,只能到大医院治疗。”
陈曦说,“‘六龄牙’的萌出位置位于第二乳磨牙之后,且形态和乳磨牙非常接近,很多家长误以为是乳牙,以为早晚都会替换,就算发生龋坏也不太在意。”
陈曦建议,广大家长要树立定期口腔检查的观念,平时在家要做好孩子的饮食和口腔卫生的管理,在发现有龋坏或畸形趋势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苦恼:日渐增长的体重
近日,上海市民丁先生带着7岁的女儿小维再次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复诊。回想第一次带女儿来,丁先生仍然记忆犹新。
小维4岁左右的时候,他和爱人就发现女儿有些“挑食”,“每次吃饭时,只盯着荤菜吃,要天天有肉、顿顿有肉,不然就吃不下饭。”出于对女儿的疼爱,起初丁先生和爱人并没有过于在意。直到女儿快要上小学时,丁先生发现,女儿的体重比同龄人增长得更快,最重时要比同班小朋友胖5公斤多,日常运动也比同龄人困难。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丁先生来到儿童医院的营养喂养科就诊。
小维的主诊医生,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赵艳君表示,像丁先生这种心态的患者家长不在少数,“传统观念认为能吃是福,孩子体重增加是‘健康’‘有福’的表现,因此甜品、零食、饮料以及高密度营养物质更容易被长辈视为‘佳品’奖励给孩子。”
但赵艳君也指出,传统观念与认知只是诱因之一,除此之外,诱发肥胖还涉及多重社会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膳食营养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快节奏生活伴随着西方饮食模式在国内流行,儿童接触快餐等不健康饮食的频率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学习压力大、静坐时间长导致儿童缺乏运动,学习本身以及家庭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睡眠问题也间接增加了肥胖的患病率。
对于像小维这类患儿,赵艳君表示,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调整膳食结构是医学减重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也要注意,儿童或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重时既要达到减少体脂的目标,同时也要保证摄入均衡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一些成年人常用的减肥法,如轻断食、碳循环等减肥法不适合儿童。
困惑:拦不住的近视度数
“一个月前就开始观察他的视力,度数应该是又涨了。”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眼科门诊,张女士正在陪儿子小亮检查视力。诊室外,排在小亮后面候诊的患儿和家长填满了整个走廊。
诊室内,眼科副主任医师薛枫格外忙碌,不敢有丝毫懈怠。她一面要快速完成诊室内患者的诊断,另一面还要耐心安抚小部分因过于焦虑,拿着检查报告直接推门而入的家长。
“不过我们也观察到,近年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速率依然缓慢。”常年在近视防控一线,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特点和趋势,一直是薛枫和同仁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呈低龄化倾向,“简单来说,就是7至9岁低龄儿童的近视发病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甚至有的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近视。”
“但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焦虑。”薛枫指出,目前近视防控手段还是呈现多样、立体的态势,平均疗效一般都在50%至60%左右,如果采用联合控制疗效更优,“基本每个患者都能找到合适的防控手段,但关键要通过持续的随访来判断哪种方案对于特定的患者最安全和最有效。”
焦虑:老问题也有新变化
陪小亮走出诊室,张女士拿着厚厚的一沓纸质材料,这是小亮近三年留存的病历本和各类检查报告单。谈及儿子近视的原因,作为高中教师的张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遗传因素是一方面,但从后天因素来看,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的确大,虽然已经严控他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但还是不能完全避免用眼过度。”
薛枫表示,研究证明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显著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然而,现在很多孩子的日均户外活动时长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专家们普遍认为,暑期就诊高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整体防治水平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陈曦表示,上海高度重视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学龄前儿童早期疾病筛查频次和范围逐步加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就会定期接受牙齿检查和涂氟。“可以欣喜地看到,暑期就诊大军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都是在孩子尚无明显龋坏时就来医院进行早期筛查。”陈曦说。
在几位专家看来,广大家长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相比关注疾病本身,只有重视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阳光、健康的童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