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8月16日

书香八桂

朗读书写,美不胜收

麦 坤

点开朗读App,按照朗读内容选一首背景音乐,点击录音键,开始朗读。每天,如果没有特别安排,这样度过的半小时,都是我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朗读声里,我完成了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散文精选》、盘妙彬《诗如许,广西如许》、李娟《我的阿勒泰》等书籍的阅读,重温了已经读过许多遍的《红楼梦》《围城》《三家巷》一众名著。每天的这半个小时,是我心灵净化的半小时,也是我文字修行的半小时,是我的心路拓宽的半小时,也是我的生命感悟的半小时。

朗读较之于默默阅读,长处在于心里对文字感情色彩的感知以声音发出来。读《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到母亲得到那条象征爱情表白的精美无比的羽毛裙,却囿于世俗的桎梏而无法接受这份爱情,那些文字里的忧伤,如山间幽静而孤独的泉水般,从声音里流出来、流出来,属于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具象化了,属于作者需要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具象化了,我顺理成章地从自己的声音里攫取到那些闪亮的表达与呈现,有一种收获和满足。也因此往往在朗读后,我会糅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属于自己的文字。诗歌《读〈诗如许,广西如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开端诗句,我这样写道:

在这里读广西

很陌生,很熟悉,很广西

是啊,读诗人写广西的诗句,首先读到的,是诗人对于广西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感悟、思量与抒发,是独一份的,所以有陌生感。但在朗读声里,那些地名,那些山川,那些故事,那些人,不断地能读到浓浓的熟悉感,然后确知:这就是我们身为广西人都认可的广西。

读得多了,止不住地就会写。开始写文章后,我总是觉得,生活里许多简单的动作与感受、情节与事物,会因为变成文字,就披上了美丽外衣,写完后,再回望生活,觉得一切的一切,无一不美。文友菊丽, 是一位书法老师,斯文儒雅,在深耕书法研习与教学之余,也爱写古诗词。她曾分享自己填写的词《望汉月·微醺作画》一首,我觉得是简单日常被文字变美的范例。词曰:

毛豆毛豆毛豆。何奈不消残酒。任由虚步晃西楼,真叫人、眉生皱。

白宣随意染,几笔紫藤花瘦。逢巧双莺正私语,看恰似、琴箫清奏。

短短几句词,就把女子微醺后无力消除残酒的懊恼、提笔作画的忘情、听两只黄莺儿啼鸣的欣喜表达得细腻婉转。即使从平常甚而有些俗气的毛豆入笔开写,也能写出唯美的姿态与意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魔力!

当然,我觉得写文章美的不仅仅是组合后的文字,还在于写本身。在电子书写已经普及的今日,我仍然对提笔书写恋恋不已,手里拿一支无论是铅笔、圆珠笔还是钢笔、毛笔,只要在纸上写出字来,也就成为一个领略和收获中国文字形式美的过程,心灵也便找到一片安谧宁静的领地。有感而发,我曾经为书写这件事写了一首诗:《墨色婉转,心安在横竖撇捺》,对于书写给予的感受,我写道:

墨色流淌处

口观鼻 鼻观心

心尖到笔尖

一横到东晋 一撇到盛唐

数千年墨色

层层渲染情深

深几许

如若岁月扰动

只需

沾染一缕墨色

清流婉转 曲水流觞

横竖撇捺 皆是安然

所以,去朗读,去书写吧。文字读在嘴里,是一枚接一枚的青橄榄,可以不断地咂摸,不断地回味,不断地生发,一定会造就许多美好的后续。写下一个字,单纯的笔画之美与字形的间架结构之美缺一不可;写成一篇文章,单纯的字词句之美与篇章的综合成篇之美相辅相成。朗读着,书写着,美就环绕着,再平常的日子,也发着光。

--> 2024-08-16 麦 坤 书香八桂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80987.html 1 朗读书写,美不胜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