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不要错过发育期”“别让丑牙令孩子自卑”……暑期是儿童整牙高峰期,近期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类似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低龄儿童进行牙齿矫正,让孩子身心健康面临多重风险。
暑期期间,在北京、上海、广西等地多个口腔医疗机构,很多低龄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矫正牙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排满了来初诊、复查的患者。该院口腔科医生介绍,口腔科近期每月接诊患者约2000名,其中0至3岁的儿童约占35%,4至10岁的约占35%。
一位等待面诊的家长说,孩子今年刚满3岁,上牙和下牙对齐不到位,上颌有一些前凸。她在社交媒体平台看到很多牙齿影响儿童容貌的信息,赶紧来咨询。
“只要深覆合就会让下巴后缩”“只要深覆合就要矫正”“口呼吸导致牙弓狭窄必须矫正”……在部分社交平台看到,关于儿童正畸的“种草”笔记、体验心得信息繁多,点赞量动辄上万。不少等待面诊的家长表示,这类信息铺天盖地,一些机构宣称“整牙必须尽早”“越早矫治效果越好”,加剧了他们对孩子容貌的焦虑。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说,6至12岁是替牙期,儿童容易出现牙颌畸形,其中最常见的是牙齿排列不整齐。如果只是牙列不齐,多数情况建议等到十二三岁牙齿替换完再矫正。“对于骨性反颌(即所谓的‘天包地’‘地包天’等),建议7至10岁开始治疗。”徐宝华说。
“如果出现严重牙齿拥挤不齐、面部肌肉功能异常等影响面部骨骼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的,应及时发现及时矫治,不过一般还是要在3岁之后。”一位口腔医生说。
“像牙齿拥挤的情况,太早排齐,其他牙齿萌出会把排齐的牙重新挤歪。”上海鉴星矫正中心院长周健说,过早干预人为拉长了矫治时间,没有必要。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一些孩子早期的牙齿“地包天”现象可能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改观;正常情况下,孩子的面部生长发育不会因整牙发生很大改变。
“替牙期牙齿拥挤不齐需要扩弓的孩子,绝大部分应等到12岁以后再治疗。见到孩子牙齿不整齐就盲目扩弓,属于过度医疗。”徐宝华说,孩子在不具备正畸条件的情况下被过度扩大牙弓、拔掉乳牙甚至戴矫治器、戴牙套,可能导致后牙外翻、后牙骨开裂等,破坏口腔健康,甚至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据了解,在机构正畸失败的低龄患者并不鲜见,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超过4000条。一些机构以孩子依从性不好、家长没有管理好等原因推卸责任。
“有的孩子过早上矫正器材,导致牙根暴露。也有的在矫正一段时间后,出现门牙咬合不到一起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钱慧芳说。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刘小嘉之前接诊的一岁多儿童,因为长时间佩戴矫正器每天哭闹,特别抗拒有东西在牙齿上放置、移动,导致后来正常刷牙也成了问题。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陈黎说,年龄过小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配合治疗和遵守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过早接触不必要的治疗,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以后的治疗产生畏惧。”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口腔机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而相对权威、规范的口腔医疗机构因不愿过早给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正畸,反而得不到一些家长的认可。部分市场机构刻意制造牙齿矫正焦虑,进行虚假宣传,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采取整顿措施。
专家认为,牙齿矫正并非“越早越好”,要加强牙齿健康方面的科普宣传,传播正确的牙科知识,给予家长科学理性的指引,“家长不要盲听盲信商业机构的宣传,更不能自行购买仪器居家矫正。”
(新华社记者 覃星星 农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