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及随后的两三天,艳阳高照,酷热难耐,没有半点秋的迹象。我正纳闷,这立秋时令怎么就不适合家乡这个岭南小城呢。谁料,立秋后的第三天下午,突然就来了一场狂风暴雨,一直下了两三个小时,晚饭时分才停歇。这场雨,好像把盛夏这把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天地间已没有了“上蒸下煮”的感觉。饭后,我坐在阳台的茶桌上安然地喝着六堡茶,已没有了往日的闷热。
大概晚上九点钟,我正在看书,突然吹来一阵风,凉飕飕的,有着冰水渗入肌肤的清爽感觉,这跟往日吹来带热气的风截然不同。我欣喜地知道,秋天的第一场风来了。我放下书本,大声喊:秋天来了。凉风从我脸庞滑过,室内室外无人理会。妻子在厨房把碗洗得“咣当”响。
这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什么季节吹什么风,什么季节呈现什么特征,有节奏,有规律,有韵味。只要你有足够的细心,就会看得见听得着季节变换的气息。我就这样在阳台静静地享受着,尽管凉爽的秋风并不是一直在,但断断续续来,也已叫人惊喜。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却是“几场秋雨一场寒”。 随后的几天,天天下午如约而至一场大雨,一下两三个小时,轮番“轰炸”,仿佛是要彻底赶走这流火之夏。
初春之雨如是“乍暖还寒”,这初秋之雨就是“乍凉还热”。尽管有雨,但在白天没风的时候还是感到闷热。我知道这是夏与秋、热与凉在博弈,因而这天地之间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热凉交替。而最后胜出的必是一直在路上的秋。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把大地淋个通通透透,也把天地间万物洗得清清爽爽。一到晚上,秋凉更明显,风变得清爽怡人。这些天,如没什么特别,我晚上就待在阳台,一茶一书,像“似是故人来”般守候着秋凉秋意的渐行渐近,渐行渐浓,开启一段与秋季美美与共的好时光。
立秋后的这十余天,最初几天是下午一场雨,后面几天是晚上一场雨。可不,周六这场夜雨从傍晚开始,一直下,没有要停的意思。我本来就喜欢雨,这秋临夜雨更是我的挚爱。于是,我就在阳台上看雨,时而坐着喝茶侧身看,时而站在窗台前直面看,眼前一院绿树摇曳,百米外的西江雾霭弥漫,雨帘里的街道灯火阑珊。你要是留心看,就会发现这雨有时密集如细丝,有时稀疏如黄豆,有时斜织像帘幕,有时垂倾如瀑布。风疾时,落在屋顶的雨就像一层白浪飘舞闪逝;风细时,树木房屋像一个写作业的乖孩子专注静默。雨中的空气,遇上园林城市的浓绿,全是负离子,清新中带着甜味,就是婴儿吸几口,也会“吃吃”笑起来。
看雨的人儿啊,可以思绪无边,又可以心如止水。不刻意去喝茶、看书、发呆,单纯听听这雨声就够了,能听到夏的叹息或秋的笑意?似是而非,也不必细究。那是秋的使者,那是大自然的宠儿,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刻,我只看见一片宁静,从心里升起一幅小城岁月静好的画面。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总不忍心早早睡去,怕辜负这美好的秋雨秋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人间美好虽有,但更多只是在记忆和期待里。
夜深了,雨还在下,西江水上涨了,凉意迟迟。我只关灯,没拉窗帘,枕着雨声入睡。“一夜雨声凉到梦”,西江幽幽送秋来。再不会有盛夏的夜半热醒与烦躁。今夜好眠,梦里与凉风相会,便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