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饮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传统。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六堡茶非遗活动,让我对六堡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研学心得,记录下这次与六堡茶的亲密接触。
清晨,我跟随老师抵达研学目的地苍梧县旺甫镇六源茶厂。目之所及是茂密的茶园,茶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仿佛在向来访者展示着它们的生机和活力,我立刻被那浓郁的茶香、翠绿的茶园所吸引。茶园外还有炒茶区、品茶区、茶文化陈列馆,每一个地方都那么让人惊喜。在炒茶区,我们可以亲眼见证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过程,感受每一道工序中所蕴含的匠心和精湛技艺。品茶区是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茶水的细腻和醇厚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茶世界。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展示茶文化的陈列馆,收藏了各种历史文物,让我们一眼就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园里,经验丰富的师傅向我们讲解六堡茶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技巧,并带领我们亲身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每一片嫩绿的茶叶。观察师傅那熟练的采摘手法,我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技巧。六堡茶中不仅有常见的绿色叶片,还有呈紫黑色的茶叶,起初我误以为这些是长坏了的茶叶,却被告知紫色的茶叶风味独特香醇,深受茶叶爱好者的青睐。这一发现让我开始对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
整个研学活动中最辛苦但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炒茶。老师傅翻炒茶叶时轻松自如,当我亲自上手尝试时,才意识到炒茶绝非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我的初次尝试以茶叶炒糊告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要炒出一锅好茶,绝非易事。炒制优质茶叶的关键在于精确掌握火候,火太大茶叶易焦,火太小则难以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幸运的是,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在大家的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成功炒制了好几斤茶叶。整个炒茶过程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
在体验六堡茶制作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门技艺的精湛。六堡茶的制作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精湛的技艺手法,绝非我们三言两语能概括,更不是几次简单的体验就能完全掌握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六堡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增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六堡茶新式饮品制作体验。我们小组齐心协力,研发出多种以六堡茶为基底的饮品,包括果茶、奶茶等,这些创意饮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喜爱。他们的夸赞也激发了我对中华茶文化创新发展的无限热情。
沉浸在富有韵味的六堡茶文化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匠心,发自内心地为我们梧州拥有这一文化瑰宝而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与此同时,我也会积极抓住各种机会,向亲朋好友推介六堡茶,致力于传播六堡茶文化,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我们这一历史悠久的茶香,共同感受六堡茶的独特魅力。我深知,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六堡茶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这份来自中华民族的心意和祝福。
(指导老师 杨铭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