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下班途中,小城街中又闻到了熟悉的月饼香味,我意识到中秋节快到了。我的记忆里,这个美好的节日就是一个月饼飘香的时节。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一年的中秋节前,我家突然收到别人送来的一“捆”月饼,里面竖放着四只五仁月饼。那时月饼没有盒装,用一张油纸包着,再用一条麻绳捆绑。月饼到的那天我是很清楚的,因为整个屋子都是从未闻过的特殊香味。
听大哥说这月饼是父亲的一个朋友托人送来的。父亲的朋友在县饮食公司做经理,姓黄,隔壁村的。听大哥隐隐约约说过,新中国成立前在乡政府谋职的父亲冒险救过这个朋友的命。但我从没有听父亲说过。从那一年开始,父亲这位朋友便年年准点送来月饼。在普遍缺物少食的年代,能送来这等“豪华”食品,我就知道他们的交情不简单。每年在离中秋节半个月左右,这捆五仁月饼便会如期而至,小屋里弥漫着月饼的香味。我就会扳着手指头盼望着中秋节快点到来,那段期盼的日子都是带着香味的。
这捆月饼要在父亲房间待到中秋节才能“隆重登场”。中秋之夜吃完饭后,父亲会举行一个仪式:现场切分月饼。只见父亲把绳慢慢解脱,用手拨开油纸,便露出四只橙黄透亮的月饼。那时的我绝对是目不转睛,喉咙咽口水。父亲将其中三只月饼切分,每只月饼分成四小块,我们五兄妹人人有一块,包括已分家的大哥二哥都有一份。因为我最小,父亲往往多给我一块,我更是心满意足。我们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屋内外弥漫着五仁月饼特有的浓郁香气。这香味便深深印刻在我的味蕾记忆中。多年以后,我仍然认为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月饼,最好的五仁。
剩下一个月饼是父亲留给自己的。父亲把这个“留用”月饼放在他房间的桌面上,用一个盘子盛着凉水,中间再放一个小碗,把月饼置碗中,既可降温保鲜又可防蚂蚁爬进去。
作为村医的父亲是个有品味而又节俭的人。他的这个月饼也是切分成四小块,每天只吃一小角,往往能吃上一个月。在那个食物稀缺的年代,月饼的香味对一个小孩的诱惑是巨大的。我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去父亲房间看看那月饼。有时,也忍不住用手掰一点吃。那时候,总在侥幸父亲没发现。现在想起,或许就是父亲故意而为之的。
1982年,我到梧州地区八步师范读书。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那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同一天,举国欢庆,喜气洋洋。学校里特意发给每个留宿学生一只五仁月饼,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拥有一只完整的月饼。不知怎么回事,当我拿到这只月饼的时候,就特别想念家,特别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很想与亲人们分享这只月饼。想起往昔与家人其乐融融吃月饼的场景,双眼满是泪水。那一夜,我彻夜难眠,这是一个十五六岁离家少年初尝思念亲人的滋味,而那只五仁月饼就是思亲情切的引子。
20世纪90年代初,我进城工作以后,月饼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不再是过节的稀缺品。但每年中秋节我都会与家人们,在晚饭后开一只梧州本地品牌的五仁月饼庆贺节日,这也成了我家每年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尤其是父亲走后,我与母亲在城里生活的这十多年,每年中秋节一吃到五仁月饼,母亲总会说,还是五仁月饼香,又实在。前些年,母亲也走了,但我们一家三口中秋节吃五仁月饼的习惯一直传承着。中秋之夜家里必须要有五仁月饼的香,那是刻进了我味蕾记忆的香,那是父亲深深的爱和永不流逝的亲情。
女儿参加工作以后,每年都会在外地寄回一盒她在读大学的城市的品牌月饼,样式新颖。她说,换换口味,开开眼界。今年中秋节前,她却一反常态寄回了一盒五仁月饼,并交代说,知您所爱,试试就好,上了年纪,不要吃太多厚味食品,最好用六堡茶送,消腻。
今年月圆之时,我会用女儿寄回的这款五仁月饼拜月庆中秋。我会告诉女儿,那五仁月饼,配着浓浓老六堡茶吃,一定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