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黄焕权)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桂江一桥底的垃圾中转站与居民区靠得比较近,散发气味和流淌污水,常年得不到解决,影响居民生活。该市民认为,站点设置不科学,不应该放在居民密集区,希望站点搬走。
垃圾中转站每天冲洗消毒6次以上
9月11日,记者来到桂江一桥底的桂江一路垃圾中转站,周边有升龙秀湾小区、四坊路等居民密集区,不断有环卫工人骑着三轮车从各个方向把垃圾运送到中转站进行投放。环卫工人刘远芳说:“我负责保洁的路段是桂江路、北环路、桂林路、桂北路,主要工作是清运街边果皮箱和垃圾桶及临街店铺的垃圾,运到这里后把垃圾倒到密封垃圾箱里,等待垃圾压缩车前来清运。”
当天天气炎热,记者在垃圾中转站闻到一些异味。环卫工人清洗垃圾箱和地面时,虽然不停用扫把将清洗产生的污水清扫干净,但部分污水依然流到了站外。
据万秀区环卫站副站长徐宏剑介绍,环卫工人把三轮车内的垃圾倾倒后,都会用水清洗车身、车轮等,为了达到严格的卫生标准,他们还用消毒粉或消毒水清洗站内的地面,一天大约冲洗、消毒6次以上。
“考虑到近期气温高,垃圾容易产生臭味,我们也加大了清运的频次,最近每天的垃圾量是20吨,每天清运次数是3次。”徐宏剑说。
加强清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为什么桂江一路垃圾中转站建立于居民密集区?对此,记者从市环卫部门了解到,2005年,我市开展桂江一、二路旧城改造工程,因产权调换,桂江一路垃圾中转站建设于此,并于2006年4月安装完毕。目前,该中转站日处理垃圾量为20吨左右,主要承担桂林路、北环路、建设路、四坊路、民主路、和平路、大中路、东中路、东正路、中山路等区域垃圾收集和中转作用。
由于站内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排水设施不够通畅,加上资金不足,中转站设备更换、消杀喷淋设备设置、地面修复等改造计划未能提上日程,导致中转站产生一定臭味。
对此,万秀区环卫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严格保洁作业,强化日常消杀,对中转站每天进行除臭杀菌和喷洒空气清新杀虫剂,并不定时对站内外进行消毒,最大限度降低蚊蝇密度,减少异味和疾病传播。同时,加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根据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及相关标准,垃圾中转站的选址需符合环评及方便垃圾车安全作业、垃圾搬运等条件,目前河东片区楼栋密集,暂无有满足建设条件的地块,因此,桂江一路垃圾中转站暂无搬迁计划。
万秀区政协委员梁海山建议:目前,我市很多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年限比较久,特别是老城区的垃圾中转站,相比新城区内的垃圾中转站,各方面设备、排水条件等比较落后,所以容易产生异味。若垃圾中转站内建设有排污水设施,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污水横流的问题,提升卫生条件。因此,在资金有限、暂时无法搬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垃圾中转站内进行提升改造,如建设沉池、沉井和废气抽取、净化设施,新增雾化设备等,起到减少废气、降尘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