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4年09月24日

■主题发布

稳有基础 进有动能 优有韧性

——“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实录

市委书记蒋连生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杨扬 摄

图表制作: 刘欢馨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东明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李灿明 摄

副市长杨桢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李灿明 摄

9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市委书记蒋连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主题发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东明,副市长杨桢出席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梧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梧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情况。媒体记者就梧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园区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六堡茶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提问,蒋连生、汪东明、杨桢用充实的内容、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一一作答。

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奋斗目标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广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为牵引,聚焦东盟和大湾区国际国内大市场,着力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持续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区掀起了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的热潮。

梧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产业优先发展,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奋斗目标,全力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十四五”以来,工业成为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全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6%,工业投资总额达1190亿元,位列全区第2。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20年增长36.7%。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从2020年的42.8%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73.6%。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

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动工业投资扩量增效。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引项目、扩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对重大项目实行书记市长直通车制度,主要领导全天候服务重大项目。成立市重大项目办,建立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联系、一个专班服务、一套工作方案的“四个一”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压实领导干部和工作专班抓项目扩投资的工作责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超百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2个、超10亿元的13个,竣工投产项目145个。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自治区政府工业投资先进市,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和贡献率两项指标获得自治区通报表扬。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6.7%,总量排名全区第2,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二、聚焦延链补链,推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在产业发展上,自治区要求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产业延链补链上下功夫,聚力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比如,支持引导梧州鑫峰、金海、永达3家不锈钢企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60多亿元,推动产业链向热轧、酸洗、冷轧延伸,仅仅两年多时间,不锈钢产品实现了从黑板到白板再到BA板的跃进,超纯不锈钢等产品填补广西空白,形成了短流程不锈钢产业链集群。2023年五大支柱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占全市的84%,年产值13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今年上半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4.9个百分点。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智化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2022年全区两会期间参加梧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梧州要走工业发展的路子,最重要的是抓好数智赋能传统产业,打造一批工业数字化场景。两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梧州金海不锈钢、神冠集团、翅冀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47家企业进行了工业数字化改造,其中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案例,12家企业入选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比如,梧州金海不锈钢对热轧项目进行数字化管控一体化智能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20%,成品率提高了5%,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200多名工人作业,现在只需要100人左右,人员减少近一半。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实现了对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精准管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强产业发展领头雁。梧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良好,90%的产值、90%的税收、90%的投资和90%的就业均来自于民营经济。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百强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壮大民营企业主力军,挺起产业发展顶梁柱。百亿强企实现了新的突破,2021年以来每年都有1家民营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2023年梧州金升铜业、翅冀新材料、永达集团和鑫峰特钢4家企业进入“百亿产值俱乐部”。此外,培育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19家,自治区级链主型龙头企业6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迈出新步伐,3年累计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单项冠军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国家级一自治区级一市级龙头企业梯形发展矩阵。

五、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平台。产业入园是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本要求。梧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产业园区的数量上。2021年市本级有7个产业园区,设置了7个处级产业园区管委会,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2022年市委、市政府率先启动并完成了市本级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将7个工业园区整并成3个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减少了一半,园区管理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在2023年全区重点园区绩效考评中,梧州临港经济区、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分别位列全区产业园区绩效第1、第6和第7,园区综合排名全区第1。

此外,我们持续健全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机制,围绕“三升两去三消减”的目标,厅级领导带队调研服务全市871个重点企业项目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收集企业、项目存在困难和问题1125个,办结1125个,办结率达到100%,解决了非居民用气价格偏高、项目建设用地紧张等一批难题难事。

我们在积极推动传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全力推动全市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港航及交通物流业的畅联互通等,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构建起与梧州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的来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梧州市工业质效持续提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稳有基础、进有动能、优有韧性的良好发展局面,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强产业这篇文章,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更多梧州力量。

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1

■答记者问

《香港商报》记者:梧州是广西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城市,请问梧州市是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的?取得哪些成效?

蒋连生: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并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打开门就见大湾区,走两步就到粤港澳,是广西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城市。国家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揭开了新时代粤桂合作的新篇章,也为梧州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桂粤两省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并出台了《梧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梧州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地、水陆交通畅连地、文旅康养目的地。

一是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与深圳科技产业园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深科园(梧州)高新产业园区落地梧州。在深圳市成立了梧州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企业深化细化靶向招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50%的投资和37%的规上工业企业均来自大湾区。不锈钢、陶瓷等全产业链从广东转移到梧州,梧州成为全国不锈钢重要基地和“南国新陶都”。

二是全力服务大湾区市场。大湾区是梧州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大市场。梧州是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地和劳务输出地。我市生产的不锈钢制品、金属新材料、瓷砖、石材等产品约70%供应到大湾区。每年有50多万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务工,占全市外出务工人数的六成左右。目前,全市建成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1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家,供深、供港或出口农产品基地11个,每年有2100万羽家禽、22万头生猪、6万吨新鲜瓜果蔬菜销往大湾区。新鲜的瓜果蔬菜、肥美的西江鱼早上采摘或捕捞,中午就能端上大湾区老百姓的餐桌。

三是畅通对接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全市已有12条综合运输通道与广东相连,完成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的疏浚工程,开通了梧州直抵广州、香港等地的“五定班轮”西江货运航线。正在积极推进柳梧铁路、南深铁路玉林至岑溪段,广宁经苍梧至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西江是服务粤桂两地和大湾区产业、市场的大通道。2023年梧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万吨大关,近三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5.76%。今年1月至8月梧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009万吨,同比增长7.3%。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2023年达到了1.83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今年6月26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超1亿吨,较2023年提前46天。这些数据说明粤桂之间的市场需求旺盛,两地产业更趋紧密。

四是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67.08%,连续24年稳居广西第一位。广西全境937条河流,有784条均流入西江汇集梧州。近年来,我们联合广东广州、佛山、珠海、肇庆、云浮和广西贵港等沿江城市创新打造“西江生态党建联盟”,以党建联建共建凝聚守护西江生态合力。2021年以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二十名,粤桂两省(区)交界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连续九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产业对接、交通互联互通、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发力,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统筹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工作

2

《中国发展改革报》记者:产业园区建设是自治区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区正在深化产业园区改革,请问梧州市在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杨桢: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4+3+7”产业园区矩阵部署,我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梧州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协调组,组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建设新思路新模式。

一是持续优化园区管理机制。2022年8月,我市率先在全区完成市本级园区优化整合,将7个工业园区整合成3个,市管园区内设机构由46个精简到10个,行政管理人员由70人精简至35人,领导班子从35人精简至12人。今年1月底县级园区全部整合完毕。目前全市共有产业园区7个,其中市管园区2个,下放给长洲区临时代管1个,其他县级园区4个。

二是着力提高园区管运效能。将征地拆迁等15类42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移交属地政府,将77项行政许可事项赋予园区行使,整合成立园区国有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园区实现提档进位,2024年上半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在全区产值排名由改革前的第70名上升到第20名,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由改革前的第27名上升到第11名。

三是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梧州临港经济区聚焦再生资源、金属新材料产业,打造了全国知名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金属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专注不锈钢产业,建成了短流程不锈钢全产业链发展集群;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各县域产业园区发挥资源禀赋,加速特色产业集聚。

四是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以园区为主阵地,深入开展项目招商。近三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65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57.4亿元。2024年上半年,各园区推进工业投资项目180个,完成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75.5%;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70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推进产业园区薪酬体系改革和招商引资体系改革,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加快培育千亿元产业园区、五百亿元产业园区。

深入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3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梧州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请问梧州市是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强化经济支撑的,当前工作成效如何?

汪东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稳定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在工业、重点在工业,突破口也在工业。过去三年,广西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梧州市聚焦“再造一个工业梧州”,深入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是坚持产业优先战略,聚焦工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印发《梧州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1+7系列文件,科学绘制全市产业树全景图,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突出工业主导作用。2024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38%,较2020年提升了9.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73.6%。

另一方面是立足梧州资源禀赋,推动五大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将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我们深挖自身资源禀赋,以招大引强、技改升级、链群发展为工作抓手,推动五大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再生资源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我们成功申创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已形成年产400万吨再生不锈钢、年产140万吨再生铜及铜加工、年产145万吨再生铝及铝加工的生产能力。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方面,我们以翅冀为链主企业,集聚上中下游产业优势,吸引了25个配套及关联产业项目签约。在建筑材料领域,陶瓷产业获评为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已建成162条陶瓷生产线、年产瓷砖5亿多平方米。以“岑溪红”品牌为代表的石材产业已经形成规模,花岗岩板材年产能力6000万平方米。食品医药产业方面,梧州六堡茶综合产值超200亿元;双钱牌龟苓膏等“中华老字号”企业达到6家,数量居全区第一。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承接地,引进国光电子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再一个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型工业化质效双升。我们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三量”同步提升,以“创新、绿色、智能”为特征的产业加速发展。比如,我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三家不锈钢龙头企业从工艺、设备、碳排放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单位耗能仅为同类产品的65%。再如,神冠集团自主研发胶原蛋白肠衣生产数字化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0%以上,提升优等品率3.93%,产品产能突破70亿米大关,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此外,我们还在全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园区内的企业用电成本。

下一步,梧州市将牢牢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思路,按照自治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见和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部署,全力写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文章,加快构建梧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推动和引领广西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

4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年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20”第13名,深受消费者喜爱,请问梧州市是如何发展六堡茶特色产业的?

蒋连生: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并提问。

六堡茶是中国名茶。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立足六堡茶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优势,围绕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产业要素,着力打造六堡茶核心产区,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梧州六堡茶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具体来讲:

一是大力选育推广六堡茶原种茶。原种茶是六堡茶独特品味的重要保证。根据2017年实施的黑茶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六堡茶品种主要以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茶种为主。在广西茶科所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全市良种茶苗繁育工作,开展群体种、大叶种茶苗培育技术攻关,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步伐,建成苗圃基地87个,建成苗圃面积4370亩,从源头上保障优质茶苗的供给。

二是建设适度规模的六堡茶生态茶园。生态茶园是发展茶产业的基础。好的茶园、好的茶叶,是好的茶品的重要保障。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大约13万亩。为解决好我市茶园面积较小、产量较低等问题,以苍梧县为主,在全市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三年大会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体、政策支持、茶农自愿等模式,逐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千亩以上茶园43个,生态茶园面积约40万亩。

三是健全六堡茶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六堡茶特色产业的主要目的是联农带农富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经自治区批准,梧州市在机构改革中成立了梧州茶产业发展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六堡茶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龙头茶企+合作社+茶农”“合作社+茶农”等合作模式,着力推动茶农增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获SC许可茶企14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超过490个,六堡茶产业从业人员约8.3万人,受益村民约31万人,受益脱贫户约3.5万人。通过劳务报酬、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技能提升等方式,茶农年平均增收超3300元。

四是以科技赋能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茶科技创新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保障六堡茶的独特品质,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先生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特聘专家,在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区内外38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六堡茶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推动“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科技赋能六堡茶年产量从2019年的1.7万吨提升至2023年的3.5万吨,产量翻了一倍,综合产值从68亿元跃升到200亿元左右,实现了产量、产值“双倍增”。

五是打造六堡茶品牌矩阵,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六堡茶以其传统制作技艺和独特品质传承了千年。为传承六堡茶技艺,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保护和传承六堡茶文化。支持韦洁群等国家制茶大师传承传统制作技艺,2022年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支持龙头茶企用好“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以“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为引领,全力打造“梧州六堡茶文化节”“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等茶事活动品牌。积极组织茶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茶事活动,组团到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区参展,梧州六堡茶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走进欧盟。“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从2021年的32.34亿元上升到今年的49.73亿元。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56.4%。

下一步,梧州将持续发挥六堡茶核心产区的积极作用,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全力推动和引领广西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为全国六堡茶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六堡茶产品。

--> 2024-09-24 ——“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实录 ■主题发布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83766.html 1 稳有基础 进有动能 优有韧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