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高立基)“河里没有污水乱排了,垃圾不能到处扔了,果园农庄化肥农药不能直接撒了,水变清了。”近日,在岑溪市区义昌江河段,当地群众姚启文说。从河流到水库,巡护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河长制有名有实,担责见效。
如今,走进梧州,处处水与人相伴、人与水和谐,这是我市切实抓好治水兴水、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落实“定期巡查在制度,发现问题在日常,问题整改成闭环”的工作机制,治理污水、恢复生态,一系列强有力举措让河湖重焕生机,有效推动了“河长制”向“河长治”跨越。(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据了解,我市在写好“山、岛、江、湖”四篇文章上下功夫,全市1284名河长积极为河湖“把脉问诊”,通过建立“河长+”协作机制,统筹各级各部门持续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护,坚决筑牢西江生态安全屏障,江河水质考核常年排名全国前列。
“我们针对存在问题狠抓整改,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乱占、乱建、乱堆、乱采),推动河湖环境持续向好。”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杨涛表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非法占用岸线180公里,拆除沿河违建物30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垃圾20万吨,今年以来排查发现的40个“四乱”问题已完成整治销号35个,江河湖库面貌持续改善。
我市还依托河道、湖泊、水库,有序开放岸线空间,完善亲水便民设施,陆续建成24处自治区级幸福河湖,为沿岸群众生活增光添彩,并将建设幸福河湖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相衔接,打造六堡河“茶船古道”、长坪河“水韵瑶寨”、苍海湖旅游区等景点,让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越走越宽。